鞍山以就业促扶贫 贫困人口就业增幅居辽宁第一
来源:法制网
鞍山:以就业促扶贫,贫困人口就业增幅居辽宁第一“现在香菇行情很好,不愁卖,今年的疫情一点儿也没影响家里的收入。”正在徐家堡村蘑菇大棚里忙碌着的贫困户李兆东笑着说。
鞍山以就业促扶贫 贫困人口就业增幅居辽宁第一
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苏子沟镇徐家堡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兆东因为没有一技之长,以前在外四处打零工,辛苦奔波,收入却不多,还不能照顾家里。2017年,李兆东脱贫后,各项扶贫政策持续发挥保障作用,他家不仅翻建了新房,妻子还当上了村里公益性安全员,李兆东又被安排在村里的扶贫基地打工,收入稳定,日子越过越好。今年,李兆东自己承包了合作社两座蘑菇大棚,不成想年初因为疫情,香菇一直处于滞销状态。在市县两级政府主导下,村合作社参加了助农电商直播,现在徐家堡村种植的“赫丰富硒香菇”入选天猫特色农产品,品牌效应一出来,销量也大幅提升。
鞍山以就业促扶贫
据鞍山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解决年初疫情期间贫困人口就业渠道减少、外出务工困难等问题,鞍山市委、市政府按照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化解疫情影响,多渠道多举措推动岫岩、台安等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务工就业、确保贫困户收入增加。截至6月9日,已实现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9479人,比去年全年务工就业人数增长92%,增幅位居全省第一。
开展就业普查摸清底数帮扶就业。 4月初,台安、岫岩两县针对县域内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入户开展就业普查。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已就业人员了解就业形式、地点、收入情况,对未就业人员登记就业需求、基本情况,设立就业帮扶台账,积极推动帮扶贫困户务工就业,尤其是对贫困户家庭高校毕业生重点关注,定期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推荐合适岗位,推进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
新增公益性岗位就近就地安置就业。针对贫困户疫情期间外出务工难问题,为做好稳岗就业增收,鞍山市在原有公益性岗位基础上,新增3164个公益岗位,其中负责疫情消杀、村组巡查、卡点值守等工作的疫情安全员岗位2052个,确保外出就业困难贫困户就近就地上岗就业。
依托用工资源信息平台帮助就业。市人社部门利用全市就业网络管理信息系统中各个地区用工信息,引导推荐各县区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居住地附近企业就业。台安县依托复工企业信息平台,筛选合适岗位,帮助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就业。年初台安县扶贫部门通过与企业签订《扶贫车间就业用工协议》,在九股河集团、辽宁安井食品有限公司、神龙腾达有限公司设置“扶贫车间”,用于安置符合条件贫困户到企业扶贫车间就业。
举办大型网络直播招聘会推进签约就业。针对疫情期间务工人员无法进行现场招聘,鞍山市政府组织各县区通过网络主流媒体发布、大型网络招聘直播、线上“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等线上方式,帮助贫困户进行供需对接、岗位匹配,累计提供3000多个适合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岗位信息。6月初“遇见台安、职等你来”台安大型网络招聘直播会吸引11.31万人观看,会场提供68个类别千余个就业岗位,当场贫困群众报名427人。
依靠村集体合作社就近吸纳就业。为实现贫困户在家门口务工就业,台安、岫岩两县多个村两委、基层党支部发挥作用,在“田间地头就业也是就业”的理念指引下,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就近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岫岩县苏子沟镇徐家堡村合作社理事长赫英丹既是村妇联主席,又是致富带头人,在她的带动引领下,村里建起了赫丰菌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菌菇种植项目,现有菌菇大棚151栋,年加工菌棒170万棒,种植香菇140万棒,平均每栋大棚年净收入2万元以上,合作社被命名“巾帼扶贫示范基地”。合作社致富不忘带动贫困户脱贫,对身体条件有限的贫困户安排到扶贫基地力所能及干些轻体力活,长期打工,也有像李兆东这样的贫困户先是在基地工作种植菌菇,学到了技术后,又自己承包大棚的。通过合作社吸纳帮带很大程度解决了村内剩余贫困劳动力就业难题。
鼓励因地制宜自主创业实现就业。疫情期间,鞍山市委市政府积极推动各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家禽养殖、柞蚕放养、菌菇种植等小养殖、小庭院产业经济,为解决农产品产销难题,特别在8890民生服务平台公众号专设“鞍山大集”助农专区,在线销售各县区特色农产品。台安县、岫岩县依托电商助农平台、网上直播带货、城乡平台对接等方式推动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