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高、监管严,生产企业自建网络货运平台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成本高、监管严,生产企业自建网络货运平台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当前,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运输需求呈现出了“轻、小、短”的特点,从“少批次、大批量、长周期”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在此背景下,物流服务越来越趋于柔性化。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前100大货主企业每年的物流运输支出约为5.03万亿元人民币,生产企业做为物流的上游货主方,物流费用支出占生产成本30%左右。基于降低物流成本的需求,伴随着网络货运的兴起,一些大型生产企业开始自建网络货运平台。
自建网络货运平台的内外挑战
企业自建网络货运平台的原因不外乎三方面的因素,首先是企业自身因素,一般来讲,大型生产企业几乎都拥有自身的物流体系,其中的运力需要进行妥善管理;其次是地方政府鼓励生产企业创新,自建网络货运平台;最后是行业因素,即第三方软件开发机构推出的网络货运平台软件产品,为一些生产企业自建网络货运平台提供了便利。
但是,对于生产企业来讲,如果不顾实际情况,盲目跟风建设网络货运平台,投入大量的成本反而会造成负面效果,即使平台建设成功,实际应用也可能达不到较高的性价比水平。如果这样,那自建网络货运平台会是个“坑”。
从内外两方面因素来看,企业自建网络货运平台都面临着挑战。在内部因素上,自建平台的企业大多以自有运力资源为基础,运力能力有限,但是平台运营需要具备覆盖全国各运输线路的运输能力、在途服务能力,如果要具备这样的能力,企业将面临很高的建设运营成本。在外部因素上,政府在近年来不断出台监管政策,加强对网络货运平台的监管力度,要求平台在功能、业务真实、应用技术等层面必须达到相应要求。
可以说,企业自建一个网络货运平台很简单,但是面对内外因素带来的挑战,很容易陷入既承担巨大建设运营成本,又无法满足政策合规要求的两难境地。
就此来看,显然企业切忌盲目跟风自建网络货运平台,不然在很大程度上会面临“风口过后一地鸡毛”的尴尬局面。事实上,在其他行业不乏这样的例子。比如,企业自建网络货运平台与前几年企业自建电商平台的情形几乎一样。然而,现在回头来看,当初盲目跟风建设的电商平台,现在除了小米一家外,其余的几乎全军覆没。再如曾经风光无两的光伏行业,在风口完全过去之后进入了下降通道。
如今,企业自建网络货运平台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隐患。
成本负担是自建平台最大短板
不仅如此,企业自建网络货运平台在一些重要维度上还存在着先天不足。
对于依托互联网技术的网络货运平台来说,数据是其固有的DNA,是一项非常关键的要素。因此,建设网络货运平台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基础,通过汇集海量数据及分析数据得到有价值的结果,诸如物流运输过程中的在途监控、路线选择等等,这背后都有数据作为支撑。同时,平台在运营过程中还要能够保障业务数据的真实性和规范性。
在这一点上,企业自建网络货运平台显然无法与专业性网络货运平台相比。专业性平台以业务真实性为核心,采取多种有效的针对性措施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比如,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据,建立严格的会员认证、审核机制,确保交易的真实性;以全流程动态监控为手段,持续跟踪车辆在途运行轨迹,等等。对于不以网络货运为核心业务的生产企业来说,一方面不具备数据支撑基础,另一方面在保障数据真实性和规范性上,也难免力不从心。
同时,网络货运平台的建设,不仅涉及复杂的平台流程设计、平台功能的研发、建立庞大的服务团队等等,而且需要应用多种前沿技术、算法支撑平台运营,需要企业具备深厚的技术底蕴。自建平台的企业由于没有专属的技术团队,技术层面需要全部外包,在科技实力上明显不足。而专业性平台一般都拥有过硬的技术力量和技术团队,而且在核心技术、平台技术底层拥有专利,都具备足够的技术研发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网络货运平台建设的难点不在于最初的平台建设,而在于后续的运行维护,需要不断地通过技术研发进行智能化运营。生产企业即使通过购买第三方软件建成平台,但是其后续的运行维护和平台升级,需要企业不断投入巨额的研发和管理成本。
网络货运平台的目的是提高物流运输效率,为企业降本增效,而自建平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过高的建设和管理成本反而增加了企业的额外成本负担。从运营成本层面看,仅仅为单一企业服务的“平台”无法借助全量业务实现规模效应,其管理运营成本将远远高于真正的网络货运平台。
选择专业性平台更省时省力
显而易见,企业自建平台的性价比水平根本达不到预期要求。不仅如此,网络货运平台运营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务质量,而专业性平台在线上和线下都拥有专业的服务团队、维护团队,并且建设了很多诸如“司机之家”的服务网点,能够随时解决和满足客户需求。这一优势也是企业自建平台所不具备的。
目前在物流行业内,以中储智运、满帮、G7等为代表的一些专业性网络货运平台早已发展得风生水起,无论是技术应用、平台功能、运营模式,还是服务体验、网点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而且这些平台都在发展中打造了属于自己的鲜明特色,比如,G7基于物联网平台与AI技术提供了智能车队管理与智能装备的服务,推动智能装备和资产服务的结合;中储智运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将数字物流服务升级为智能供应链解决方案,不仅进一步帮助企业降本增效,还通过构建数据信用体系延伸出了供应链金融服务。以上这些,都是生产企业自建平台难以企及的巨大技术优势和模式优势。
客观而言,网络货运平台于政府是一种监管和集约化的手段,于物流企业是一个信息化、线上化的合规升级工具,于货主企业是降本增效的抓手,于司机来说是一个找活的便捷入口。无论是中小型还是规模型生产企业,在不具备数据基础、缺乏科技实力及运维管理能力的情况下,选择与专业性网络货运平台进行合作可能更为恰当,不仅更具性价比,能够获得更优质、高效的物流服务,而且由于无需投入过多的精力,更有利于专注自身的核心业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