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6 18:57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刘慧

发布会现场

梦想,代表着未来力量和创新力量,承载着信息和智能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5月16日,“梦无界”——2019(中国·宁波)杭州湾新区第三届国际公共艺术邀请展,伴着国内外艺术家们在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实地采风、考察和学术交流研讨拉开帷幕。由此,一场凝聚了产业梦、创新梦、城市梦、文化梦、品质梦的公共艺术盛宴耀眼启动,以此来探索艺术对现有社会形态下的公共生活,进行有效地介入。

此次邀请展由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联手中国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由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承办、策展人为沈烈毅。在新闻发布会上,杭州湾新区管委会聘请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为新区文化顾问。该展邀请中国和国际当代艺术中具有显著影响力和学术地位的18位艺术家参与新区公共艺术的创作与展示。

格里·犹大作品

现已确定参展的艺术家有梁绍基、格里·犹大、保科丰巳、许江、谷文达、隋建国、蒂姆·格鲁奇、张克端、管怀宾、郭工、史金淞、安格斯·泰勒、余晨星、王欣、康拉德·肖克罗斯,以期艺术家们在艺术和社会公众之间,架设起一座互动互通互融的桥梁,同时这也是人和人、个体和个体、艺术和公众等社会基本元素互相叠加、辐射,进而使具有公众社会属性的梦想,在社会公众中形成有效的传递,并借机建立良性的、积极的、循环的全新关系体系。

听雨屋

现代公共艺术的发展与城市进程密切相关。公共艺术不仅关乎城市公共空间、公共利益、公共议题,更涉及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等城市治理、经济发展议题。尤其是20世纪中后期以来,公共艺术不再只是具有艺术中的审美功能,更是为促进经济、区域协同发展、社会和谐作出贡献。针对本届展览我们邀请了一批国内外优秀的艺术家,他们历年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将以文献的形式进行展示。参展艺术家的公共艺术作品来自于不同的文脉背景,它们不仅是国内外公共艺术的代表案例,也记录了公共艺术是如何参与中国城市变迁的。这些资料的展陈能帮助我们展开有关新区、城市和艺术审美之交互发展的不同思考。

许江《华葵》

正如策展人沈烈毅所言:在惯有的经验中,公共艺术的兴起与城市化进程有着明显的关系。在城市以旺盛的生命力创造了一个持续增长的神话后,在大众对于文化、审美等方面的渴望激起一个新的浪潮后,艺术走出博物馆等类似的呼喊已经成为文化的新标志。但在宁波杭州湾新区这里,既有的经验和模式被打破了,这片新区于2010年成立之初就对文化和艺术提出了自身的诉求。早在2011年,杭州湾新区管委会就已与我们有所联系,希望将艺术注入到城市建设中。

基于此,本届宁波杭州湾新区国际公共艺术邀请展以“梦无界”为主题,不仅是希望能以“文化梦”打破新区一直以来所提倡的“产业梦、创新梦、城市梦、文化梦、品质梦”之间的界限,以此让五个梦以融贯、流动的形式共同成长,在彼此之间获得回应,为公众生活的各个层面创造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机会。更是希望能让艺术与城市共生,让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而在此过程中,公共艺术正是以鲜活的面貌参与进来,其创造的不单仅是一种美学氛围,更将成为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部分,从而让艺术与城市、文化和经济的活力同时得到一种内在驱使。

《盲人肖像》,隋建国

此次 “梦无界”展览项目是一个由展览、教育、研讨等板块组成的艺术矩阵,将对项目所在地的宁波杭州湾的文化生态持续地释放影响力,并努力探索一条符合宁波杭州湾特色的城市与文化共生之路,同时,该艺术项目也能够为社会公众创造出更为多元化的、感性的、沉浸性、国际性的体验场景。

当天,在艺术家们创作调研后举行的研讨会上,各位艺术家就目前公共艺术在全球的发展情况以及在国内的发展现状等问题展开精彩的讨论。文献展除了展出确定参展艺术家的画册手稿等,还将展出部分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如谷文达的《申江》,梁绍基的《缝纫机》,许江的《葵颂》等。同时,艺术家们将实地考察杭州湾新区,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风貌,为本次邀请展寻找创作灵感。

【浙江新闻 】

参展的艺术家:

谷文达,国际著名艺术家。八五美术新潮运动中的领军者之一,当代水墨艺术的奠基人。上世纪80年代早期,最著名作品"遗失的王朝"水墨艺术系列,把错位、肢解、伪字书法文字与山水画融合,挑战正统,并影响了后来一代艺术家。1993年开始的"联合国"大型装置艺术系列,作品代表了20多国的纪念碑,融合了世界500万人的DNA基因。

梁绍基,国际著名艺术家。1945 年生于上海,现工作和生活于浙江天台,在中国美术学院师从万曼研究软雕塑。作品曾在包括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Smart 艺术博物馆(芝加哥),西雅图美术馆(西雅图),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塞林)等在内的国际艺术场馆展出。

隋建国,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著名艺术家。作为重要的中国雕塑家,隋建国在自己三十多年的艺术实践中对创作观念、作品形式、媒介选择、处理方法、时空经验等多个方面都有所理解和认识。隋建国的作品被国内外重要艺术机构和私人收藏。

保科丰巳,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副校长、当代艺术博导、国际著名艺术家。研究领域为当代艺术、公共艺术,研究重点围绕"社会与艺术"相关问题。从2007年至今,保科丰巳先生作为东京艺术大学国际社会艺术项目及地域艺术项目负责人,每年主持研究生的艺术实践课程,推进和实施相关项目。

许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国际著名艺术家。作为中国表现绘画的领军人物,许江的作品应邀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圣保罗国际艺术双年展"等国际大展,并荣获第二届北京双年展佳作奖、"鲁迅艺术奖"等重要奖项。近年创作"葵园"系列,在国内外多家美术馆先后举办了多次大型个展。

Conrad Shawcross(康拉德·肖克罗斯):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和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他在2000年初引起萨奇等英国的主要藏家的注意,后受到威尼斯双年展、巴黎东京宫、英国国立美术馆的广泛关注。获得伊利奖(IllyPrize)以及ArtandWork奖。其作品在以英国伦敦公园为首的公共场所、卢森堡现代美术馆、泰特美术馆、萨奇收藏以及英国艺术委员会等重要机构均有收藏。

格里·犹大(Gerry Judah):以其创新的设计而著名。他为英国广播公司,大英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帝国战争博物馆,保罗麦卡特尼,迈克尔杰克逊,齐柏林飞船,机器人飞船和吉米佩奇,世界卫生组织,大卫贝利,特伦斯多诺万,斯汀,戈德利和霜雷德利斯科特和联营公司等创作了巍巍壮观的装置艺术。

安格斯·泰勒(Angus Taylor):南非雕塑艺术家,他的作品遍布许多国家的公共区域。许多非洲、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的私人藏家和公共机构都收藏有安格斯·泰勒的作品。2017年,他凭借对南非雕塑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了著名的赫尔高德·史泰恩奖(Helgaard Steyn Award)

蒂姆·格鲁奇(Tim Gruchy):新西兰视觉⾳音乐家、多媒体艺术家。他的装置作品和表演曾呈现于多个国际机构、艺术节和公共空间,包括英国世界音乐与舞蹈艺术节(2017)、温州双年展(2016)、达喀尔双年展(2016)、奥克兰艺术节(2015和2009)、新西兰艺术节(2014)。

史金淞,中国著名当代艺术家。曾应邀在包括中国美术馆、廉姆布鲁克美术馆、柏林世界文化宫、蓬皮杜艺术中心等在内的国内外众多知名艺术场馆展出,并多次参加上海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塞尔维亚双年展等 重要的国际展览。其作品被 M 美术馆、格罗宁根美术馆、白兔美术馆、今日美术馆、余 氏美术馆、LVHM 基金会、瑞士银行(UBS)基金会、迪拜王储基金会、太古汇、奥迪、萨 奇、西克收藏等众多美术馆、机构及私人收藏。获得过国内国际的多种奖项及提名。

郭工(郭培俊),中国著名当代艺术家。曾应邀在包括克利夫兰州立大学美术馆、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南京博物院、圣约翰教堂、卡尔舒特艺术中心、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波恩当代艺术中心、威尼斯米希尔宫等在内的国内外众多知名艺术场馆展出。

王欣,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副教授、著名建筑师。2006年被意大利权威建筑媒体《Domus》评选为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与潜力的78 位建筑师之一。2008年作为 20名中国艺术家受邀参加德国德累斯顿国家美术馆"活的中国园林"艺术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017 年为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江南国匠"策展人,空间总设计师。2019 年主持设计"东方竹-亚洲生活艺术展"展览空间。

管怀宾,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中国著名当代艺术家。多次参加越后妻有三年展、神户口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上海双年展等重要国际展事。

张克端: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中国雕塑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著名当代艺术家。1988-1991年赴法国研修(两年三个月)。作品《水乡》为美国基辛格基金会收藏。

余晨星,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副教授、著名艺术家。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 同年留系任教。 学院选派赴英国伦敦艺术大学切尔西设计与艺术学院考察进修。作品《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收藏于中国美术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