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央行发布2019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继续稳步有序推动债券市场双向开放,支持境外机构在境内市场发行债券及境内机构赴境外发行债券融资,推动境外机构投资境内债券市场。

对此,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研究员郭晓蓓8月11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人民币跨境使用范围的逐步扩大,境外机构与个人持有的人民币规模不断增加,其对人民币资产的投资需求也与日俱增。与此同时,为提高人民币的可兑换程度,境内机构及个人也需要更多地参与国外资本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央行提出推动债券市场双向开放就显得尤为重要。

“事实上,今年以来,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信用评级市场、银行间债市等多领域对外开放迎来新突破,外资加速流入中国市场。”郭晓蓓表示。

根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8月2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境外机构持仓中国债券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规模高达1.69万亿元,为外资连续第8个月增持中国债券。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4月份,中国债券正式开始纳入彭博-巴克莱指数。此外,摩根大通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全球多元化指数和富时全球政府债券指数也将行动纳入中国债券。

郭晓蓓预计,人民币债券即将被逐步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有望带动稳定的海外投资流入,并加大人民币债券收益率的波动。未来20个月,流入中国债券市场的海外资金规模约为1200亿美元(约为8500亿元),其中480亿美元(约为3500亿元)将在2019年年底前流入。未来五年,投资国内债券市场的海外资金流入规模或达7500亿至8500亿美元(约为5万亿元至6万亿元)。

近年来,监管层不断完善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渠道。目前,境外投资者可以通过QFII/RQFII、直接入市、债券通等多条渠道入市投资。

“当前我国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还有很大潜力。”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8月11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下一步对于债券市场双向开放,一方面是“引进来”,例如发行熊猫债,吸引境外的机构到中国的债券市场来投资和配置的人民币债券资产,以及完善配套设施的开放,如对评级行业的进一步开放,吸引国际三大评级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另一方面还要“走出去”,加强境内外金融机构合作交流,探讨加强绿色金融债券、“一带一路”债券、基础设施债券等合作。

郭晓蓓认为,下一步,央行可按照人民币国际化的总体部署,继续稳妥地推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继续引进更多国际评级机构跨境展业或在本土落地,促进中国债市评级质量和国际认可度的提升;研究适时全面放开境外机构参与回购交易,大力推进人民币衍生产品使用,抓紧制定风险对冲相关规则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