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澳大利亚的表现有点不太正常,他们居然没有继续大手笔购买国债,同时澳大利亚的利率仿佛不小心碰到了弹簧般快速上升。

加拿大也有一些举措,他的央行居然退出了量化宽松政策。无独有偶,韩国近期也悄无声息地频频加息

这些国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政策变化呢?单独看前面几个新闻似乎没有什么特殊之处,那么综合起来又能看出哪些端倪呢?

对于当前的欧州央行和美联储来说,他们肯定不会承认自己将长期处于高通胀状态,但市场是冷静客观的,一致认定他们肯定会加息,而且美国加息的概率超过95%,这是市场预测的普遍共识,所以美联储无论怎么解释都很难改变市场的加息预期。就连一向只求稳妥的欧洲央行也逃不过这样的预测。从利率曲线来看,他们两家都在慢慢趋于平缓,只是欧洲经济恢复的速度更慢一些,见顶的时候晚一点而已。

对比不同国家的政策,不难发现,有些地区已经开始调整货币政策了,从量化宽松逐步开始收紧,加息操作已经开始。欧洲和美国虽然还没开始,但是架不住市场的加息预期,他们都认为货币政策运用得不好,一不小心就会带来下一次经济危机。

客观分析,事实还有向其他方向发展的可能性。从历史经验看,期限利差不高的时候,不少国家都会通过短期加息的工具来进行调整。

说到这,先来介绍一下期限利差与经济预期的关系。

期限利差,顾名思义就是长期债券利率与短期债券利率相减得到的差额。一般而言,债券期限越长,也就意味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越多,风险一般与收益成正比,因此长期债券利率比短期利率高是理所当然的。就好像银行的长期存款利率往往比短期存款要高出不少,是一个道理。这个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经济运行的大致趋势,一些具有前瞻性眼光的投资家能够通过这样的指标判断经济走势。

当然期限利差逐渐变小收窄的时候,甚至会出现倒挂的现象,说明人们对未来经济走势失去了信心,急于将债券打折变现。所以这时通过短期加息能够进行有效调节,恢复人们的信心,并不一定会引发经济危机。

早在2019年,全球各项经济数据已经迫使人们改变投资策略,以短期债券为主要投资方向导致长期利率降低,随之而来的大概率会是经济衰退。当时就有预测下一波衰退期大概会从2022年4月份开始。现实世界的情况也让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现状,提早布局的投资者们规避了不少的风险。

当然,我们要承认新冠疫情加速了这一波衰退期的到来。

如果在各方博弈之下,未来几个月的期限利差持续收窄甚至发生倒挂的话,基本可以确定2021年4月份是这一轮经济周期的起点。这个时间节点也有内在的原因,那就是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从目前情况看,人类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疫情共存。

从这个角度看,2022年似乎也不一定会发生经济危机。可事实远比这些要复杂。这一轮周期很特殊。因为从数据分析角度看,4.8%的失业率并不太高,而且失业率的拐点和期限利差曲线基本一致,能够得出的结论是期限利差继续走低。

如果换一个角度,从工商业贷款数据分析的话,结论基本上也差不多。

那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呢?主要原因是这一轮经济恢复的强度太小,而且起点太低了,没有达到预期。

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大部分经济复苏时,期限利差都会比较高,反映出了人们对于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毕竟在大萧条时代,信心比黄金更宝贵。疫情爆发后,美国的期限利差大概为150bp。根据经验,只有从300bp左右往下去收敛才能带来较大幅度的经济复苏。我们也别笑话美国,还有比他更差的,那就是德国。从50bp就开始收敛了。欧洲目前的情况跟日本差不多。多年躺平之后,指望自然而然的触底反弹不太可能,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事实上,这两年并不是一个新周期的开始,还是处在2010年开始的那个周期里,只不过因为疫情影响被推迟了一段时间。

客观分析,我们其实还在产出缺口闭合的过程,新冠疫情的爆发让全世界都措手不及,导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都出现了重大的问题,大宗商品价格也随之上涨,还有另一个深层次原因是长周期将要结束与量化宽松政策相结合的必然结果。这样会导致供应链进一步短缺,出现芯片荒、油荒、气荒、粮荒等情况。

2022年各国加息不知是否有基于此的考虑。

加息一般都是在产出缺口闭合的过程加息,如果你把近两年这一轮周期放在一起,你会发现这一轮周期的长度已经很长,2022年不要说加息,如果实际产出不能持续高于潜在产出,2023年说降息的概率都是有的。我觉得这是联储之所以非常踌躇的原因,而且这点他们自己做过很多研究。联储几个月前有一个note我觉得写得很好

到底新冠病毒的大流行是避免了信用风险还是推迟了它?

风险敞口的上行依然值得担忧,而且比较关键在于,等到CARES法案结束后,情况似乎也不会变得更好对吧?对于中国市场的投资者来说,上面这个看法有点陌生的原因大概有三个:一是国内市场本来对于美国经济到底怎么样也不在乎;二是如果说2020年没有打破美国的周期,但它可能确实打破了中国的周期,所以我们难免被这种错位影响;三是中国的的确确到了一个不变不行的地方了。

从信贷脉冲来看,在独立支撑全球的信贷增量12年之后,以后全球的信贷增量目测不能靠中国了。这可能是一个十年周期的终点。

就业人口的顶部在2015年出来,同期也是很多东西的顶部。研究经济历史和金融市场,刚开始你会觉得“这次不一样”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说法但实际上,每一个瞬间,每一个年份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不可能一样。所以看多了之后你会发现这次真的可能不一样.

那我们中国的发展形势如何呢?

深入分析国内形势就会发现,在疫情已经基本控制、对货币政策持续宽松和未来经济逐步企稳的预期下,我国短端利率继续走低,而长端利率出现回升,形成了陡峭的收益率曲线。从历史经验看,我国历史上两次收益率曲线陡峭化之后,经济都出现了企稳回升。所以,中国将会是最快走出衰退的国家之一。

从统计数据分析,前三季度GDP增速达到9.8%,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领跑全球了,工业运行指数总体平稳,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动力十足,供需两旺,居民消费水平温和上涨,就业市场一片繁荣,尽管PMI指数在枯荣线附近徘徊,还面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供应链紧张的压力,但在政府强力有的科学精准的宏观政策支持下,在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持续深化改革的动力驱动下,再加上冬奥会的经济拉动作用和有力的疫情防控措施,明年形势总体乐观。

总结一下今天汇总的这些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

1,美国的2010-2021年的周期可能在2022年更接近自己的末端了,一方面这意味着风险,但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新的机会,就像把你放回2002年给你一个买花旗的机会,就像把你丢到2010年,给你一个买苹果的机会。但前提是,你要在科网泡沫和08年的危机里面活下来

2,中国改革的决心十分坚定,双循环模式下,经济发展动力长盛不衰,以三年为一个周期考虑符不符合实际情况,生产价格指数不会轻易见顶,货币供应等政策工具会被更有效的利用,在更大范围内刺激中国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3,综上所述,2022年将会是一个魔幻之年。乐观的人士会在美国经济周期变化和中国商业模式升级的过程中寻找到下一个十年最大的机会,悲观的人士还会继续沉浸在风险和绝望中,失去抓住新机会的能力。

当前,新基建蓬勃发展,5G、物联网、大数据、量子计算等技术迅猛发展,新能源、元宇宙等产业方兴未艾,被卡脖子的芯片产业也捷报频传,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将在下一个长周期中占据优势位置,取得更大的突破。#经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