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体是由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两个经济体所构成。因此将其比喻为"双轮经济" . "双轮经济"是建立在实体经济之上,通过在虚拟经济中的信用价值生产,从而影响实体经济增长的经济。实体经济价值生产之上已经生长出一个信用价值生产体,这个信用价值生产体一经生产出来,就成为控制与主导的力量,主导着实体经济实体价值的生产;正是由于信用价值生产体对实体价值生产体的主导与控制作用,垄断金融就实现了对社会整个生产过种的全控制。

生产过剩、消费不足-投资货币与消费货币的配比不平衡基本矛盾。

破局在于:对看不见的财富的生产

资本主义按照客观现实的发展,被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1个发展阶段为实体经济实体价值生产的发展阶段,第2个阶段为信用价值生产主导实体经济实体价值生产的阶段。在资本生产的第1个阶段上,主要特点表现为资本的不足,资本处于积累与扩展阶段,经济危机发生的主要是商品相对过剩危机。资本生产在第2个发展阶段上,由于产能过剩,继而会产生资本过剩,由于资本生产是按资分配,资本分配的比例比较劳动者的分配的比例要大,这种分配的不平衡必然产生商品过剩,继而产生产能过剩。由于产能过剩,商品价格下跌,资本生产没有利润,所以资本就不会再投入到资本生产过程当中,由此形成资本过剩,所以资本生产发展到这个时候就必然发生萎缩 ,社会再生产形成持续的下降。

化解资本生产萎缩的办法就需要采用四大信用价值生产方式。

当代资本生产存在着4大信用价值生产方式:1,货币信用价值生产方式;2,虚拟经济信用价值生产方式,3,印钱消费信用价值生产方式,4,社会资本信用价值生产方式。

4大信用价值生产方式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将过剩的产能,依据资本正常生产的手段不能生产出来的产品,生产出来。所以在《信用价值论》中,将这种生产称为“对看不见的财富的生产”。

所有的4大信用价值生产方式的基石在国债货币。

信用货币定义:货币是由其国家(政权)发行机构提供等同价值保障的交换媒介。

对信用货币重新定义。新定义中增加了货币的信用价值锚,这是构建整个信用价值生产理论的逻辑基础,对整个宏观经济理论的构建具有奠基的作用。以货币作为理论逻辑的起点,也是对马克思《资本论》中以商品作为理论逻辑起点的、在信用价值生产时代的理论新发展。

将货币按流通中的职能分类为投资货币与消费货币。这一分类是货币进入宏观经济运行过程分析的理论突破口,也是创立信用价值理论的突破口。没有这一分类,货币理论进入宏观经济运行分析是不可能的。

创立信用价值发行制度的伟大意义体现在三方面:1.节约了巨大的为生产货币而进行的社会劳动;2,满足了社会生产力巨大发展对货币的需求,极大地减少了因贵金属货币不足而引起的金融货币危机;3、货币从此也成为一种宏观经济调控的工具,促进的经济的发展。

不同发行窗口的价值意义

两种不同性质的货币发行窗口:

1、货币的价值发行窗口

2、货币调节发行(非价值发行)窗口

中国的现状是外汇替代发行、人民币发行价值送给外汇所在国,这种状况必须改变。替代方式:

1、不再强制企业、个人换汇;现有的外汇储备,可将超过一定合理量的外汇交由财政部。

2、采用国债抵押货币发行方式,具有优越性、灵活可调节性。

当下错误的货币发行方法不创造价值:通过贷款窗口发行基础货币,会引起社会总需求中产生一个基础货币量的缺口,这个缺口就是商品过剩的价值量,在社会生产不断地进行自动均衡的条件下,会引起经济萎缩。

传统的国债是信贷产品。由于国债(证券)市场交易,使国债性质发生了本质变化。国债本来的信贷产品,转化为国债货币。国债货币已经不再是传统观念上信贷产品的国债了而是承担了货币保值功能国债货币了。这意味着资本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国债货币是资本完结使命的标志。

国债是资本生产的逻辑终点。资本生产一般过程公式:G-W-G”。国债就是退出资本生产的保值货币。国债这一性质的发现,为国债货币发行量理论提供依据。

国家信用对基础货币的发行会创造货币发行价值,国债货币 发行,其存量部分同样也会创造货币发行价值。

国债货币的发行量

=国家的信用等级X过剩的投资货币量(需要进入货币贮藏的量)

购买国债的货币性质都是过剩的投资货币。由于投资货币过剩了,为了货币保值,因而购买国债以便容藏。从发行国债后获得的货币用途方面看,是有两种使用方向的: 一种是继续作为投资货币而用于扩大再生产,一种是转为消 费货币用于国家购买社会福利或作为政府(包括国防)开支、 居民的消费支出等。当国债用作购买国家福利,就改变了货币的使用性质,原来 的投资货币属性就变成了消费货币的属性,由此也就改变了 社会总的投资货币与消费货币的分配比例。在过种经济时代 里,这一改变有它的必然性。

美元国债发行原理与调节方法

1、为基础货币量而发行的国债:

财政部发行国债→国债→美联储局购买(国债在美联储)

财政部获得货币←货币←美联储局印刷基础货币量的美元

由财政部获得的货币发行价值创造

=社会基础货币需求量=美联储局持有的国债量

2、为过剩的投资货币而发行的国债:

美联储局发行的美元货币→流向财政部→流向社会→通过国债购买返回美联储

财政部的国债→流向美联储局→社会经济主体持有、外国储备持有

财政部获得国债货币发行的价值。

为什么国债利息走低,表明对国债的需求增加:

因为当需要国债的人多,市场购买价格就走高,国债的利息是固定的,价格高表明包含在国债中剩下的利息就低。

相反,当国债市场利息走高时,表明国债的需求减少,市场购买价格就走低,包含在国债内剩下利息走高。

美国为何能对中国印钱消费?

美国印钱(国债货币)→购买中国商品→中国资本者获得美元货币→由于过剩购买美元国债保值贮藏

美国获得了中国的商品消费,中国资本生产者获得了美元国债保值贮藏。

“印钱”不引起通货膨胀适用以下条件?

1、社会有过剩产能,所增加的消费在过剩产能范围。

2、有绝对消费需求,只是由于有消费需求无购买能力才发生过剩。

3、“印钱消费”应主要地应用在第二部类的产业中。

4、“印钱消费”量不应超过从实体经济所溢出的过剩投资货币量,或者是已有行业中的过剩产能量。

5、“印钱消费”应在没有资源瓶颈的领域。

6、“印钱消费”只有在国家财政支持的情况下,用定向的赤字发行货币的方式进行,这一部份货币是专款专用的。

辅助资料:

蔡定创《需用50万亿国债解决货币发行问题》

货币发行当采用贷款窗口发行货币的时候,企业就必然缺钱,因为财政部不肯为国民购买所需要的共公共福利(基础货币范围内的),企业的商品过剩,需要持有的货币,都来源于贷款。只有财政部向央行透支、赤字、发行国债给央行购买后获得货币,财政部再大方地向企业购买(基础货币范围内)商品,企业通过出售商品获得的货币才是拥有所有权的货币,属于自有货币。错误的货币发行方式必然使得企业总是缺钱,必须通过贷款才能获得货币,而所生产的商品却又销不出去。所以,央行采用贷款窗口发行货币,是最愚蠢的、祸国货币发行方式,既造成了产能过剩货币增加,资本周转时间延长。货币M2量也因此而增加,又造成产能过剩的情况始终不能获得救治,人为地制造由产能过剩所产生的经济向下循环的动力。

如何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其实方法很简单。假如我国当前需要30万亿基础货币,建立一个基础货币发行的国债池,由国家财政部向央行发行30万亿的基础货币发行国债(这个专项的国债可以不计利息),央行向财政部发行30万亿的基础货币(以后可根据经济运行数据不断地调整,),财政部将这30万亿的基础货币一分不剩地全部用于向社会购买商品(包括支付政府的各项开支、社会福利等),投入社会流通,企业通过向财政部出售商品或服务(劳动价值)获得30万亿货币资金。这是企业的自有资金,不是贷款获得的。因而货币M2减少了30万亿,产能过剩也减少了30万亿,财政部也因货币发行而获得30万亿元人民币价值。这边的企业多30万亿,产能过剩减少了30万亿,资本周转加快了速度,企业贷款偿还速度加快了,货币M2因此又减少了一截。这一多一少所产生的乘数效应,必将是百万级别国家GDP增长。

或许有人说,我国基础货币30万亿,其中的贷款窗口发行的货币只有10万亿元人民币,另有20万亿元的外汇储备替代发行,这20万亿元人民币的外汇储备替代怎么解决?

首先我们来分析这20万亿元人民币等值外汇的性质。假如这20万亿元人民币等值外汇是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所谓外汇储备,就是在贸易中通过入超而沉淀下来的钱,或者说是多出来的钱,过剩的投资货币。既然是过剩的外汇,也表明这些钱暂时用不着,过剩下来的,没有可投资的地方,需要做货币贮藏。所以,外汇放在央行那里央行也有付息的压力。所以,购买了1万多亿美国国债,还有不知道多少的美国两房债券,也曾经拿出2000亿美元给基金去做投资。由此可知道,过剩货币的性质,就是没有地方可投资的过剩投资货币。

前面已经说过了,央行购买这些外汇储备替人民币的货币发行是绝对 错误的,是将货币发行价值送给了美国的财政部。那么怎么办?其实也很简单,既然过剩的货币,是贸易中沉淀下来的钱,由财政部发行20万亿元人民币国债货币,将这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购买下来,由财政部做外汇货币贮藏。国债货币的性质就是提供货币贮藏功能的货币(其理论原理请参考《信用价值论》(蔡定创、蔡秉哲著)21章第527页),而这些等值外汇储备正是这些外汇持有者过剩的需要贮藏的货币,现在由央行收购折换成人民币后,过剩的投资货币性质并不能改变。因此,外汇贮备不应该由央行来贮藏,而应该由财政部通过发行特别的外汇贮藏国债货币,由财政部来贮藏外汇,国内原来过剩货币的外汇持有者折换并持有的人民币,等于是财政部发行国债货币透支来的,这些属于过剩的投资货币,如果国内有个良好的能够进行正向的信用价值生产的股市(什么是正向的信用价值生产,请参阅《信用价值论》第13章,股市信用价值生产,366-387页)通常会购买股票,但是我国的股市一直处于负向的信用价值生产,因此通常都不进入股市,而是进入房市,或者是进入投资性国债市场。所以,并不用担心市场上的货币过多。在全面产能过剩的条件下,宽余的货币供给不可能产生投资过热的。在信用价值生产主导实体价值生产的条件,过剩的投资货币主要是靠股市来调节,这其中的理论原理必须要阅读《资本论续-信用价值论-当代宏观经济学新原理》(蔡定创、蔡秉哲著)才可能明白,传统的经济学中没有这些内容。过剩的投资货币也可能通过银行进入投资性的国债市场。投资性的国债是属于信贷产品,但是,其存量部分是会演变为国债货币,而我国从来也没有发行过国债货币。因此,财政部为购买外汇储备而发行的20万亿国债货币,通过我国目前这种全面的产能过剩、投资货币过剩条件下的实体经济运行的演化,实际上会演化成为原来的外汇持有者将这些外汇换成人民币后,购买了财政部的国债货币。

当然,最好是能够建设一个好的能进行正向的信用价值生产的股市,由此,这些过剩的投资货币,都会通过股市为实体经济转化为所需要的消费货币,从而促进经济的大增长。股市差劲,就只有依靠发行投资性的国债,来吸收这些由外汇储备转换来的过剩投资货币。这是我国目前经济状况下唯一的通过外汇储备(过剩投资货币)来促进经济增长的好方法,没有第二。但是,如果不懂《信用价值论》中的货币理论、国债货币理论、以股市为主体的虚拟经济信用价值生产理论原理,上面所说的这些方法,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效果,也是不可能理解的。

有些可能会提出,央行也需要一定量的外汇储备作为保有量,以应对什么什么的,这是属于技术性的问题,这里就不讨论。

由此可知,为实现货币的正确发行,财政部最少需要发行50万亿人民币国债与国债货币,其中30万亿人民币国债发行是由财政部获得货币发行价值的,20万亿人民币国债发行是没有获得货币发行价值的,因为这个货币发行价值由美国财政部获得。但在中国,可利用这种货币是属于过剩的投资货币的性质,通过财政部财买,转换为投资股市的(中国股市不具有投资价值是另一个问题,这里指的是如果是有好的股市是具有这种功能的)货币与国债货币。减轻过多的外汇储备对本国经济的伤害。

在资本生产的不同阶段对货币发行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我国由于已经进入到全面产能过剩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上的资本生产己由信用价值生产主导实体价值生产了。不仅需要采用上述的货币信用价值生产手段来发行货币,我国的各经济主体(企业、家庭)也早已产生了对货币的贮藏需要,为满足这些需要,我国也必须发行国债货币来满足这些需要。国债货币己经不再是信贷产品了,与人们头脑中的传统国债概念己经完全不是同一个概念了。有关国债货币的发行原理与发行量,请参阅《资本论续-信用价值论-当代宏观经济学新原理》第21章,这里就不再讨论。但是,货币发行、国债货币发行,其量价关系是十分复杂的,没有《信用价值论》理论支持是不可能正确理解国债货币概念的,它与你头脑中,或者来自西方经济学的教科书上来的知识是完全不搭界的。

本文首发于2018年7月25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