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债规模「官方谈我国外债规模」
最近,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一项数据在国内外市场上引来不少关注:截至2021年末,中国全口径(含本外币)外债余额为27466亿美元,较2020年末增加3458亿美元。2.7万亿美元外债规模是个啥概念?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风险情况怎样?带着疑惑,海叔请教了外汇局有关部门和相关专家。
答问之前,咱有必要对外债有个基本认识,简单来说就是境内主体对境外主体承担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具体包括哪些呢?
除了最直观的对外借贷,外国投资者投资境内人民币债券、境外主体在境内银行的存款、境外进口商的预付款都属于一个国家外债的统计范畴。说白了,我们这外债不仅有主动的,也有被动型负债,而且占比不小。
今年前两个月,浙江省金华市共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059.5亿元,同比增长34.1%,外贸迎来“开门红”。图为3月28日,金华市铁路南货场内,大型吊机在有序进行集装箱装车作业。胡肖飞摄(人民图片)
下面,回到问题上来。
一问:这些年中国外债为啥会增长?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海叔分析,中国经济实力增强,不断扩大开放,吸引境外资金持续流入,推动外债规模增长。
二问:现在这外债规模处于什么水平?
作个简单的国际比较,截至2021年9月末(唠叨下,2021年末全球数据还没公布),中国全口径外债余额26965亿美元,规模排名全球第十位,美国、欧元区、英国、日本的外债余额分别是中国的8.5倍、6.8倍、3.6倍和1.8倍。这一比,答案很明了,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咱与同等经济规模经济体相比,外债规模并不高,应该说是适中的。
三问:我们这外债风险情况怎样呢?
专家向海叔介绍,国际上用于衡量某一经济体外债潜在风险的指标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用于衡量一经济体外债偿付能力的指标,如负债率和债务率;另一类是衡量一国是否有足够流动性履行短期外债偿付义务指标,如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之比(反映当一国偿还外债的其他支付手段不足时,可动用外汇储备资产来偿还外债特别是短期外债的能力)等。
来看具体情况。2021年末,中国外债负债率为15.5%,债务率为77.3%,偿债率为5.9%,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例为44.5%。上述指标均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分别为20%、100%、20%和100%)以内,远低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整体水平。
四问:评价一国外债情况,还要看啥?
专家强调,不能只盯着规模,更要看结构,尤其是债务证券、币种以及期限等方面的变化。
先看债务证券。在目前中国外债余额中,债务证券占比由2016年末的16%提升至2021年末的32%,其余额增长占近五年外债规模增长的五成。截至2021年末,国际投资者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市值是2016年底的5.6倍。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咱们的债务证券余额增长主要源自境外投资者增持境内人民币债券,其中境外投资者超五成为境外中央银行,以长期配置人民币资产而非短期盈利为目标,投资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因此,债务证券占比提升,意味着外债结构的稳定性增强了。
再看币种结构。全口径外债包括外币外债和本币外债,其中本币外债偿还时不存在货币兑换问题,不会对外汇市场和外汇储备产生影响,且对企业而言,无汇率风险担忧,所以风险相对较小。
根据外汇局数据,2021年末本币外债在中国全口径外债余额中的占比由2016年末的34%提升至45%,上升11个百分点。对境内机构而言,这占比上升可以明显增强其抵御汇率风险的能力。
还有期限结构。按签约期限,咱们一般把外债划分为中长期外债和短期外债两类。上面已经提到,履行短期外债偿付义务对流动性有较高要求。因此,中长期外债占比越高,债务偿付的流动性风险就会越低。看数据,中长期外债在中国外债余额中的占比由2016年末的39%提升至2021年末的47%,占比增加8个百分点。这形势,显然利于中国外债结构优化。
一句话,咱这外债规模增长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与客观需要,是个正常现象,还是要理性看待。
本期编辑:白天亮、聂传清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海叔聊经济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