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债双杀投资什么「集思录套利股」
记者 闫明
前段时间,许多市民发现自己在银行购买的理财产品,一直处于亏钱的状态,家住济南阳光100的李女士更是给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打来热线电话,反映了她最近遇到的比较窝心的事,她一直在一家银行购买一款风险相对较低的理财产品,一共存了十万元,前两天发现这两个月不但把前一年的收益全部亏了进去,连本钱也亏进去了一部分。在进入2022年以来,显然李女士所遇到的情况并不是个例!
近期在“股债双杀”的环境下,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出现大幅波动,产品发行量亦下降。据同花顺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17日,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共计12117只,其中,1653只理财产品单位净值均小于1元,占比为13.6%。记者梳理发现,净值跌破“1”的银行理财产品,不仅有高风险产品,也包括不少中低风险产品。
既然银行的理财产品不能保本,对于我们一些理财小白来说,还有哪几种理财产品是相对比较安全,又好操作的?
第一可以考虑的当然是国债,国债是100%保本,固定式收益率,可以说是零风险。
众所周知,国债利率比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要高,所以购买国债比存入银行存款的利息要更高,因此在国债发行时更多的人愿意购买国债。国债每次都会有特定的发行时间,每一期的利率也会有所不同。4月份财政部公布的国债消息为:4月份三年期国债利率是3.35%,五年期国债利率是3.52%。4月份国债会从4月10日开始发行,截至4月19日结束,最大的发行额是250亿元,最大发行总额则是500亿元。根据国债财政部官方发行的《关于2022年第一期和第二期储蓄国债发行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公告来看,2022年4月份发行的储蓄国债属于电子式。
国债购买之后,从2022年4月10日开始计算利息,持有国债时间不到6个月提前赎回不支付利息;满6个月但是未满24个月提前赎回按照票面利率计算并且扣除180天的利息;满24个月未满36个月按照票面利率扣除90天的利息,;满36个月不满60个月按照票面利率计息并扣除60天利息。
在我们看来,三年期五年期3.35%、3.52%的利率也不高,过去我们常常觉得那些只存银行定期,或者只买国债或者余额宝的人太过于谨慎,过于胆小,但放在今年上半年的行情下,至少人家的本金还在。第二是银行存款,但我们都知道,2015年开始实施的存款保险制度,国家最多偿付限额为5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许多人的目光聚焦在一些保险产品上,比如增额终身寿险和一些养老年金保险。这些产品适合有长期理财需要、有保本保息需要、有现金流养老计划需要的人群。
2022年开年以来,关于增额终身寿险的热度一直不减。
其中一个原因是去年在互联网上销售的增额终身寿,大概有7成已经告别市场了,剩余的3成,转到线下经代去销售,不过这些在监管的窗口指导下,也将陆陆续续彻底下架,这背后的原因,大的背景是利率下行,高利率高收益快返本的产品不可持续。就好比你不可能在欧美发达国家买到3.5%的国债、银行存款和保底利率保险产品。
如上图所示,我随便举一个例子,10年交,年交10万,第6个保单年末现价就高达114万0416元,第7及以后的现价增长率基本都是3.5%不断往上递增。
许多购买增额终身寿险的人,他们往往更看中的是身故/财富杠杆,这个杠杆其实就是最开始提到的3.5%,别小看这3.5%,虽然在投保前几年现金价值跑的不够快,但是随着时间的复利效应逐渐显现,这个资金杠杆越来越高,越来越大。
如上图所示,这是一款增额终身寿险的现价增值取现,前期增值缓慢,后面斜率就越来越大,曲线越来越陡峭。
其实体现在收益上,你也会发现一个规律,即现金价值每涨100万,用的时间越来越短:
60岁之后,账户每增加100万,需要4年;
70岁之后,账户每增加100万,需要3年;
75岁之后,账户每增加100万,只需要2年。
就目前的情形看,现在和未来可以保本保收益的金融工具产品,除了50万以内的银行存款和国债之外,只剩下保险合同的现价。
那如果用增额终身寿险去强制储蓄,每年每月固定存入一笔钱,积少成多,同时还能享受一个复利接近3.5%的收益,过个10年、20年其实就有不少积累。
我举个例子,30岁的女性,每年不需要多,就存个2万,存20年,你看看她的财富会如何发生变化:
38岁,只交了16万,现金价值已经有16万3296元了;
60岁有82万1164,翻了2倍多;80岁有163万3392,翻了4倍多。
总之,理财市场持续动荡,我们的情绪也容易陷入恐慌,这时不妨趁着五一长假,冷静下来,学点金融知识,做点自己能掌控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