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财政部最新发布的消息,目前中国持有的美债总额达1.13万亿美元,是美国最大的海外债主。

许多人对我国购买美债有误解,也有愤懑,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理解。至于到底对错,请看下文!

一、基本知识

美国国债是由美国政府在全世界发行,大家自由认购的欠条。

这个欠条的基本条件是“30年到期还本(也有10年期、5年期和1年期等),30年内每年支付利息(目前年息4.4%)”。

几十年来,美国每年都有新债券发行。

已经发行并被买家认购了的,可以在世界证劵市场上流通——投资者最经常购买的财经产品,就是股票、债券和基金。

由于自从发行以来,美国政府忠实地严格地执行了“按月付息”和“到期还本”的承诺,这个债券在全世界有极高的信用。

在投资界,它是收益较高,最稳定、可靠的,可以互相倒卖的一种产品(其他产品如股票、基金,都有相当的风险;银行存款则利息太低,且有银行倒闭的危险)。

广义说,债券任何人都可以发行,私人间借钱也写一个字据,那也是债券。伊拉克政府没钱了,津巴布韦政府没钱了,都可以发行债卷。只是那种债券没有信用,被称为垃圾债券。

那为什么单单美国的债券受到大家的青睐,都愿意持有呢?

除了美国政府强大以外,只有两个字:信用。

美国政府数十年以来对发行的债券严格执行付息和还本的义务。

我拿了美国债券那算不算美国政府欠我钱?

算,也不算。

根据债券(合同),美国政府只是30年后欠你一次还本;中间每年只欠你利息,你可以按年或按月取现。

我拿了美国债券能不能找美国政府还钱?

对不起,这个不行!

买债券时已经说清楚了,30年还本,其他时间只能按年(月)得到利息。

那我急用钱怎么办?

美国债券是全世界流通的,你可在金融市场上出售给任何愿意接手的人。

当然,售价由当时的市场决定。

中国政府积累购入的美国债券,一部分是从美国直接购入,很大一部分是市场上其他持有人再出售的。

中国政府出售债券,也不是卖给美国政府,而是在市场上标售,谁出价高谁得。

截止目前,美国政府的债务为23.7万亿美元,占GDP的比值为106.9%,离国际公认的120%警戒线已经很近了。

持有美债最多的两个国家是中国和日本,分別持有1.1万亿(占美国总国债的4.6%)和1.0万亿(占美国总国债的4.2%)美元。

美国政府发行的国债更多的是被美国的企业、个人、地方政府和美联储持有,占70%左右,外国政府和投资者的比例仅为30%左右。

很多美国人的投资组合中包含债券:越保守的人,债券所占的百分比越大;越激进的人,股票所占的百分比越大。

美国老年人的养老金投资有很大的债券成分,因为那个风险几乎为0。

二、中国哪里来的钱买美国国债?

美国债券当然是用外汇,即美元买的。

首先,需要知道的是,中国如此巨额的外储是怎么来的?

第一、出口。

我国长期出口增长强劲,出口到外国的商品都是以外币(主要是以美元为主)结算,这就造成厂商用商品换来的都是美元,厂商回到国内肯定还要重新买原料组织生产,给工人发工资,或者扩大再生产,而美元在国内是不流通的,于是厂商就找到了银行,用手里的美元把人民币换出来。

这是其一。

这里“厂商找到银行”, 更准确的说,是国家强迫要求厂商把收到的外汇“卖给”国家,称作强制结汇。

国家不容许厂商手里持有外国钱,这个涉及国家金融安全(其实国家实行外汇管制,厂商手里有美元,没有进出口权也没法花)。

不要小看了这个长期强劲的出口:它解决了数亿万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造就了那么多小康家庭。没有这个出口,长三角,珠三角就得萧条。

第二,境外对中国投资。

由于人民币持续升值等原因,外资希望流入中国投资,那么外资手里的外币,虽然在我国不能自由兑换,也要通过种种方式由中国人民银行转变为人民币的形式。

以上说的其实就是我们总在媒体上看到的“我国经常账户(外贸往来)和资本账户(外国投资)的双顺差”——即造成外汇储备的持续高增长。

这是其二。

但是,对应这些新增的人民币的来源归根结底都是从央行出来的。银行一手收入美元,另一手要把等额的人民币“换”给厂商在境内使用——这里用于兑换人家美元的人民币,是央行先发行央票(你可以理解为一种债券),然后新印制发行的钱。

问题来了,因为贸易或者外资进入,就要发“新”钱,是不是就造成了所谓的“输入型通胀”?

我的回答是:不全是。

这就是央票的作用,央票已经吸收了一部分流动性。这时发新钱不过是补偿了因为央票丧失掉的流动性。但是,当贸易或外商投资增速过猛,发行央票的速度赶不上这一增速的时候,就成为“输入型通胀”的原因之一。这是后话,也是许多人讨论的话题。

回到正题,你应该可以看出来,我国拥有的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其实并不“欠谁的”,流入的外币我们都用人民币还了。

所以,中国国家手里有了如此巨大的外汇储备(闲钱),其去向当然是关系到我国甚至世界的经济金融发展。而且,维持一定量的外储是维系汇率的工具之一(这是题外话,就不多说了)。

三、为什么不全花掉?

为什么不全花掉?为什么不做其他的投资,而是要买美国国债?

这一点经常误导大众,看到很多人说中国人辛辛苦苦赚的钱却拿去养美国人,这句话漏洞百出,不值一驳。

钱太多,花不掉。

中国每年也会在国外买东西(飞机啊什么的),也会花一大笔,但是出口实在太多,花不完。而且中国不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比如高科技的一些技术、设备、武器等,外国对中国出口有限制。

其实中国的外汇也不全是买美国国债,也有部分是做其他的,比如买黄金,投资等。但是这么一笔巨额的外汇资金,只做这些小投资是消化不了的。

那还能做什么呢?

■放着不动?

资产不利用,不现实!

■存银行?

利息太低!

■买外国股票?

可能真买了一些,但是不可能大批量。

一是不安全(跌了谁负责),二是没那么多专家天天盯着市场!

■买别国国债?

俄罗斯,伊拉克,津巴布韦都发行债券,开玩笑吧!

选来选去,只有买美国国债比较合适:

1.有保障(美国国债安全,信用稳定);

2.用的掉(美国国债发行量大);

3.回报率尚可,每年大约4%的利息。

钱是已经在手上了,与其干看着,不如得点利息,而且还保本。

中国政府决定大规模购买美国国债的国家行为绝对不是银行几个操作员甚至行长的事:傻瓜也可以猜到,起码要有副总理,以至总理的批准吧。

有人对美国国债还是有疑虑,总觉得美国占了中国便宜,其实这一个完全商业的行为,没有谁逼谁,购销双方完全自愿的行为。

美国国债安全吗?

■比大多数股票投资安全。

看看现在股市的起落无常就明白了。

■美国国债贬值怎么办?美国故意印钞票怎么办?美国不想还怎么办?

先说一个数据,中国虽然购买美国国债量大,但并不是最大的。

中国购买了美国总国债的4.6%,日本比中国少一点,其他国家也购买了一部分。另外,美国国债最大的买主是美国国内的银行、机构和美国人民,占60-70%。美国要赖账,要故意贬值,没等中国不同意,美国最大的债主他们自己国内的公司和老百姓就先闹开了。

中国不买美国国债,美国会不会很惨?

■不会!

中国购买比例不算最大,影响不是灾难性的。

■我们可不可以叫美国马上还钱?

买债券时双方已经交代清楚了,到期还本,没到期只能取利息。另外,债券可以到市场上公开出售,售价由市场决定。

■美国为什么可以卖出20万亿国债?

因为美国从来都是规规矩矩按时还清本息,而且他的回报率很好。下次发国债的时候,才会有人来买。

强调一次:中国政府购买美国国债是一个商业的行为,不是说上面的人是大SB,白白给美国钱花。

中国大量的外汇储备,归根结底是一个钱放在哪里好的问题?

当然,有很多地方都可以投资赚钱,可能回报率比美国国债高,说到这里又回到我的正文。重点是,那么大笔的重要的资金,安全是第一位的,回报率是第二位的!

四、再说说外储

外储,顾名思义都是储在手里的外汇,这些在国内也不流通的钱,必定要用到国外去,还要具有稳定的收益。

究竟怎么用呢?不外乎有以下几种方法:

1.购买外国和一些机构的债券。

2.境外股权投资。

3.购买外国高科技产品。

4.在国际市场上投资粮食、石油等大宗商品。

5.大家把这些钱分了吧。

外储应该怎么用?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这几种方法。

1、购买外国和一些机构的债券。

国际市场上,安全有收益的债券不多,美债是其中之一,每年收益率稳定不说,美国还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安全就更有保障,你说能不买吗?

至于“两房”债券,即使它跌成垃圾,其实,对我们的收益也不会有影响,因为我们是持有债券,而不是交易债券,所以,只要“两房”不倒闭(事实上这两家公司已经非常大,倒闭是根本不可能的),票面上的利率不变,对我们的收益就没有影响。

有人说了,那鸡蛋总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啊!

没错,中国是少量持有一些欧洲债券和日本债券的,不过,首先他们发行债券的规模很小,其次,这些债券的安全性也不如美债。这不,欧洲刚闹出一个债务危机么,希腊等五只小猪(PIIGS)赖账的可能性可是很大的哟(而美国赖账的几率几乎为0)。

所以,对于我们上万亿的外储而言,首要且权重最大的就是美债。所谓分散风险的一些投资占比其实很小(包括下文要探讨的2、3、4三种选择),因为没有什么产品的规模能够承得下我们巨额的外储,而且还能达到稳定收益。

2、境外股权投资。

我国在2007年9月29日成立了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投公司),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境外股权投资,从这家公司的投资风格可以看出来,它投的都是业绩长期看好的大型企业,从摩根士丹利、黑石到香港大宗商品贸易商来宝集团、印尼最大的热煤生产商PT Bumi Resources等,中投还在固定收益产品、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中配置了数十亿美元,从投资策略来说,是非常稳健且完整的。

我敢说,有识之士应该还是比较认同这种策略的!

当然,由于择机不对,遭遇09年金融危机,摩根黑石股价大跌,造成中投账面上浮亏超60%,于是又继续追加投资摊薄成本,于是立刻被金融“精英”们骂得狗血淋头。

这里的确有操作的因素在里面,不过,账面上的短期浮亏长期来说是可以扭转的,作为主权财富基金的中投来说,不同于对冲基金,不会迅速地频繁地买入、卖出所持有的资产,这点还是很有耐心的。

而且在金融危机中,中投相对全球各主权基金投资的平均损失程度要小很多,单一以“败仗”论处似乎有失公允。

不过,2009年中投全球投资组合回报率由负转正,达11.7%。在付出昂贵学费之后,中投交出了第一份成绩不俗的答卷。

3、购买外国高科技产品。

很简单,我们想买,人家不卖!

对每种高科技产品,中国每次买回一两个,然后就能山寨出来,老外已经怕了。而且,很多高科技产品背后涉及到国家安全问题,所以你出多少钱人家也不可能卖给你。另外,即使外国同意卖给你这些高科技产品,几个样品对解决我们庞大的外储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

4、在国际市场上投资粮食、石油等大宗商品。

这些操作可以少量进行,但绝对不是主流,因为这个决策本身就是一桩亏本的买卖,大宗商品的价格变化是非常敏感的,只要稍微一有风吹草动,说中国主权基金要投资大宗商品了,大宗商品就一定会狂涨;那边说中国主权基金要抛售大宗商品了,大宗商品就一定会狂跌,而其他国际炒家就会与中国反向操作,这样,中国还没行动,实际上就已经亏损了(前阵子传过一些这样的谣言,就造成了市场波动)。

而且,这对中国的其他大宗商品进口商来说有巨大的损害,他们并不能承受如此巨大的市场波动(插一句,在大宗商品的一轮涨势中,中国有时确实会进入资源行业大宗商品和地产项目,以对冲通胀)。

5、大家把这些钱分了吧?

你要知道,分到你手上的都是外汇,在中国境内是不流通的,中国老百姓境外投资无门,拿着这些钱在中国又什么都不能买,所以又要找央行换回来,于是外汇又流到了央行手里,这不是折腾么?

而且,这一来一去凭空多出的流动性势必造成通胀,每个人都拿到钱等于都没拿到,生产力并没有增加,央行还得想方设法发债把多余的流动性吸收回来。最后对经济什么好处也没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