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为财说得明白原创,各平台转载均需联系财说得明白” 获得授权

目前,美国家庭债务总额已经达到15.6万亿,为了提高美国人的信用记录,相关的信用机构竟然抹掉了数百亿美元的医疗债务。

而另一方面,美国的国家债务也不断增长,仅仅疫情爆发这两年以来,美国的债务就增加了七万亿美元,目前已经突破了30万亿大关。

不管是个人,家庭,还是企业,或者国家,适当的负债都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但是过重的负债,往往是经济危机的前奏。

不仅美国向全球借债,日本目前也有12万亿美元的债务,那中国的情况会好点吗?

01

美国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喜欢借钱的国家,美国人也是喜欢借钱的一群人。

因为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很多交易都以美元结算,所以美国拥有影响全球债务的便利条件,而它所发行的债券,也是很多国家会用来作为外汇储备的一种方式。

以往,美国的经济发展非常好,各国都不担心美国的信用,因此,美国才得以不断地推出刺激经济方案,用来应对08年的次贷危机,也用来应对20年以来的疫情危机。

截止到去年年底,美国的债务规模已经达到30万亿美元,而GDP才23万亿美元,也就是说,经过这两年的大力发债,美国的债务已经超过了GDP,也许美国并不担心这些债务的偿还问题,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可以使用美元反复升值贬值等方式,来控制债务的风险。

对于已经发行的债券来说,票面利率是固定的,一旦后面出现加息,之前已经发行的债券,就因为票面利率不如加息之后的债券,会出现变成贬值。对于目前美国的30万亿债务来说,在这一轮的美元加息过程中,其实是缩水的。不管是海外投资者所持有的债务,还是美国国内的企业和个人所持有的美国国债,都会在未来的两三年加息通道当中持续的贬值。

02

不过,这种方式,并不适用于美国的普通家庭所背负的债务。

仅仅2021年,美国的家庭债务就增加了一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达到6.5万亿人民币,目前美国的家庭总债务,也达到了15.6万亿,居然达到了国家债务的一半以上的水平。

因为美国家庭负债太多,自然会影响信用,但是影响信用之后,就难以获得更进一步的贷款,这不仅仅是美国家庭面临的问题,也是美国金融系统面临的问题。

为了提高美国人的信用,美国的三大征信巨头,近日使用了神奇的一招,就是在他们的信用评分体系里面直接抹掉了美国人高达数百亿元的医疗债务记录。

请注意,并不是说从此之后几百亿医疗债务不需要偿还,只是在信用评分系统里面不再显示这记录,债务还存在。因此,信用评分得以提高,而美国人又可以进一步的借债了。

看来,美国真的够狠,不但向全球各国开刀,连自己人也不放过。

目前美国因为面临40年以来的最高通胀而不得不开启加息,那么,美国众多家庭也会因此而承担越来越高的还款压力。

回顾2008年的次贷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在2007年之前美国大肆发放的次级贷,在加息周期之后,这些次贷的贷款人因为无力偿还越来越高的利息,而出现的还贷危险,进而影响了整个美国金融体系。

现在看来,美国离下一次的经济危机,也不远了。

03

而日本的情况也类似,日本的国家债务规模,已经达到了12.7万亿美元。

但是,因为日本的GDP仅仅不足五万亿美元,所以日本的负债率比美国高了将近两倍,达到250%以上。

日本跟美国不同。美国的负债率不断提高是为了应对最近这两年疫情影响,而日本的负债率提高,是近30年以来为应对持续低迷的经济,而持续向市场注水而导致的。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的楼市股市大跌开始,经济泡沫破裂之后,日本的经济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当时日本政府为了救助企业而大量的发债。到1994年时,负债率就已经超过了GDP 的80%。

即使是这样,日本经济依然没有走出困难,反而又遇上了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从那之后,日本的负债率再一次提高,达到了110%以上。

进入2000年之后,日本的政府和首相推出了很多经济刺激方案,希望可以使通胀率达到2%,这也是全世界发达国家当中的唯一,需要想尽办法不断地推高通胀率的国家,但是,却一直没有见到效果,直到最近,日本的通胀率依然低于1%。

与此同时,日本的经济长期低迷,日本社会也进入了低欲望社会。

据说很多日本的年轻人既不愿意工作,也不愿意结婚,也不愿意买房,只是在家啃老,混吃等死。

相对来说,日本的债务比美国债务是一个更大的问题。

04

对比起上述的美国国家债务和日本债务,中国的债务相对健康了.

截止到2020年,我们的债务规模70万亿元人民币,但是,对比起GDP,我们的负债率仅67%,比1994年的日本还低。

这两年以来,虽然经济相对比较低迷,GDP的增长率比较低,但是,整体来看,GDP的增长速度,只要比债务的增长速度快,我们的负债率还有望进一步的减少。

今年的一二月份,我们的外贸再次实现了大额的顺差,同比增长达到19.5%,拥有的大量的外汇储备,也是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发债的信心来源。

财说得明白,带你看懂财经现象背后的真相。

关注财说得明白公众号,交流更多基金理财知识。

长按下方大拇指有惊喜,你的每个点赞都是我们创作的动力,点赞越多更新越快。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