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 题:“标、非标、非非标”分不清?即将出炉的标债资产认定规则来界定

新华社记者张千千

当我们购买理财产品时,我们投资的究竟是哪类资产?其实,理财产品一般投资于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和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两大类。但标与非标的监管待遇却大有不同。

出于控制风险考虑,资管新规对非标投资的要求更加严格,理财新规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非标的比例也有所限制。因此,如何界定标与非标变得至关重要,也将直接影响银行对产品的配置。

近日,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宣布11条金融改革措施,提出将发布《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明确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认定范围和认定条件,建立非标转标的认定机制,并对存量“非非标”资产给予过渡期安排。

认定规则提到的“非非标”是一个颇具民间特色的金融术语。如果说与标债资产相对应的是非标,那么,“非非标”又从何而来呢?

2013年,原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使用了“列举法”,将信贷资产、信托贷款等8项资产列举为非标。基于此,既不属于标债资产也没被明确列举为非标的资产种类,就变成了边界模糊的“非非标”。

去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征求意见稿)》则使用了“排除法”,只规定了什么是标,除此之外皆为非标。

征求意见稿将标债资产定义为依法发行的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固定收益证券,此外的债权类资产均为非标,但存款(包括大额存单),以及债券逆回购、同业拆借等形成的资产除外。同时,对资管新规中标债资产认定的五项标准逐一细化,并提供明确且规范的认定路径,引导有意愿转标的“类债券”“类资产证券化”等金融产品向私募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标债资产方向转换,推动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专家表示,认定规则消除了模糊地带,哪些是标,哪些是非标,划分得非常清楚,便于区分管理。

那么,为什么需要明确界定标与非标呢?

标与非标的最大差异在于期限错配。资管新规提高了资管产品投资非标的要求,禁止期限错配投非标,而标债资产则不受此限制。明确标债资产的认定,对于未来银行理财、信托等资产配置的影响重大,进而将影响未来非标业务量的大小。

此外,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表示,非标透明度较低、流动性较弱,规避了宏观调控政策和资本约束等监管要求。将非标与标明确区分开来,从严规范是趋势。

此前非标界定存在模糊地带,金融机构部分产品仍持有“非非标”存量资产,这些资产应该如何处置呢?即将发布的认定规则对存量“非非标”资产给予了过渡期安排。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认定规则的发布将有助于金融机构按要求妥善处置存量资产,同时也有助于使用非标融资的企业调整后续的融资安排。

明明认为,在过渡期内可豁免非标资产投资的期限匹配、限额管理、信息披露等监管要求,但对于发布后新增的,不予以豁免。目前来看,过渡期安排充分尊重了市场参与者的意愿,能够保证市场的平稳过渡,在从严监管的同时也为市场留出了空间,对实体经济影响相对有限。

人民银行表示,下一步,将会同相关部门尽快发布认定规则,稳步推进资管业务转型发展,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