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鞍山小梅为大家分享来自中新网辽宁的《蒸蒸日上!沈阳皇姑数字经济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愿各位喜欢。

中心网辽宁新闻8月9日电(记者赵桂华)四年前,沈阳市皇姑区的数字经济发展还处在起步探索阶段,经过四年的涵养耕耘,皇姑区数字经济发展蒸蒸日上,一个个重要平台掀起建设热潮,一个个优质项目加速落地生根,展现了强劲的增长后劲,皇姑区数字经济发展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筑巢引凤”助推“精准孵化”

戴上VR(虚拟现实)眼镜,畅游武侠世界,一颦一笑的表情都直接上传到了“元宇宙”;轻点控制器,便立刻切换到了学校教室,足不出户就能置身其中;依托传感设备,真实地感受矿井下作业,体验地下百米救援的惊险……,在北京双创街控股有限公司的数创工场内,沈阳金冉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冉金川正在测试最新研发的“元宇宙”设备。

“公司搬到这个孵化平台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特别是数创工场,利用自身优势,为公司带来了政策、市场等方面的资源,对于我们这样的初创科技公司有很大的帮助。”冉金川说。

“我们企业先后在皇姑区建设运营了包括沈阳科技创新中心、皇姑区融合创新中心、沈阳科创工场、沈阳数创工场在内的多个孵化平台,总面积达5.1万平方米,营业收入近5亿元。”北京双创街控股有限公司东北大区总经理、皇姑区政协委员刘诗奇说。皇姑区数字经济的起步发展,他的感受最深。作为清华控股集团成员,同时也是地道的东北人,2017年他带着满腔热忱来到沈阳,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最终选定了与皇姑区合作。

虽然项目建成初期也经历了诸多的创业艰难,包括资金短缺、入驻企业少、情况不熟等困难,但皇姑区的领导和同志们都逐一帮助解决了。“幸运的是企业选址在皇姑,几年来,皇姑区科技局、发改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都给与了大力支持,刘诗奇说。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企业也由初创的1.8万平方米沈阳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成4个数字产业创新型园区,其中,沈阳科技创新中心更是荣获了“中国生产力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称号;今年,沈阳市皇姑区融合创新中心备案“国家级众创空间”,再添“国家级”平台称号。四年来,双创街四个数创园区累计孵化科技型企业364家,培育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备案瞪羚企业3家、省级雏鹰企业17家,高新技术企业36家,园区企业共拥有知识产权1373项,带动就业3000余人。

“以链促产”护航企业成长

“企业快速成长的背后,离不开皇姑区政府和园区的大力支持和引导。”安创信息公司总经理孙宏宇说。沈阳安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当时还是一个仅有3人的小团队,历经3年发展,企业员工已达30余人,发明专利超过20项。最近,不少市民都购买了辽蓝纪念卡,在卡片的背面有独特的防伪码,扫一扫就能看到产品的信息和辽篮队员录制的祝福。而这种防伪码能有效避免被扫描复制。这种数字防伪新技术正是由沈阳安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辽篮纪念卡是由区内企业邮优选(辽宁)信息科技公司发行,由园区搭建平台,产品和技术之间找到了合作的新路径。疫情期间,该公司还与皇姑区政府开展合作,成功研发了与防疫相关的溯源项目,为快速阻击疫情提供了技术支持。

政府穿针引线,通过区内企业的优势互补,整合产业链,把入驻企业的产品直接推向市场,企业的研发成果,变成一个个成功案例落地收效,以专业化、精准化、清单化的服务模式,帮助创业者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从1到10的蝶变。

“模式复制”激活“赋能引擎”

北京双创街控股有限公司和入驻企业的快速发展,是皇姑区发力数字经济产业的一个缩影。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一个个高频词汇正勾画出数字皇姑建设的美丽图景。智优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秦博和金蝶的总经理李辉,深切地感受到了皇姑的加速度。沈阳智优沃数字产业加速器是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聚焦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计算的数字产业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成立于2020年11月,三年间已从最初的4200平,增加到3万多平方米。今年,由皇姑区政府与金蝶集团、科大智谷共同打造的金蝶数字经济与信创产业创新中心已投入运营,面积达2万平方米。金蝶公司是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极大程度地推动了皇姑区在数字经济领域的人才培养、企业培育和企业服务。围绕“数字产业场景展示中心”定位,皇姑区重点推进的沈阳数字经济产业大厦总面积2万平方米,已于去年9月末正式启动,项目以数字经济产业为核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碳中和技术为重点,目前已达成包括航天706所(辽宁)、百度AI加速器等入驻协议企业十余家。皇姑区政府联合网易公司和米库集团打造的网易沈阳数字产业创新发展中心一期,已实现签约并启动园区建设。

栽下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目前,在皇姑区政府的支持下,各级各类数创载体多达50余个,总面积达70万平方米。数创载体发展创新的同时,皇姑区还积极提升经济外向度和科创资源接引能力,探索“飞地经济”新模式,在北京、深圳及海南建成飞地创新中心5个,实现了区域创新资源与产业结构的优势互补。(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