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鞍山小梅为大家分享来自中新网辽宁的《“智能制造工程教育”系列培训研讨活动在东北大学举办》,愿各位喜欢。

辽宁新闻11月9日电11月4—6日,由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支持,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辽宁省机械工程学会、东北大学承办的“智能制造工程教育”第六期研讨班在东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

本次活动以“智聚辽沈、赋能东北”为主题,旨在贯彻落实“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和“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有关部署,提高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与机械类专业的建设水平,培养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带动相关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原部长、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周济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校长冯夏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北大学闻邦椿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柴天佑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东北大学原校长赵继教授等200余位国内智能制造领域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参加本次活动。东北大学副校长王强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

冯夏庭在开幕式致辞中欢迎与会专家和领导的到来。冯夏庭表示,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和智能制造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关乎我国未来制造业的全球地位,对于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东北大学在近百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坚持和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同向同行,不断强化源头创新、促进学科交叉、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服务社会。放眼未来,东北大学期待能与兄弟院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积极开展智能制造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共同推进智能制造学科的建设和技术进步。

培训会上,周济作《智能制造导论》综述,介绍了智能制造的发展经历的数字化制造、数字化网络化制造、新一代智能制造这三个基本范式。周济表示,采取三个基本范式“并行推进、融合发展”的技术路线,因企制宜、循序渐进地推进企业的技术改造、智能升级;坚持“创新引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走出一条并行推进智能制造的新路。

赵继作《智能制造工程教程》综述,介绍了教程编写和出版情况。赵继表示,《智能制造工程教程》本着面向未来、服务需求,赋能主导、制造为本,兼容开放、与时俱进,分类多元、特色发展的编写原则,注重明晰智能制造工程的知识体系、知识领域和知识点,着力深化专业核心课程的凝练,突出体现智能制造工程内涵,既可作为已开设智能制造工程专业高校的专业建设借鉴,也可作为高校依托现有机械设计制造等专业开展智能制造工程教育的参考。

东北大学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丁进良教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续合元副总工、华中科技大学周艳红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张俊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陈吉红教授,南昌大学李潭教授分别从智能制造的革命性共性赋能技术、智能产品、离散型制造智能工厂、智能制造实训教学改革探索、流程型制造智能工厂、智能集成制造系统等专题进行针对性、系统性授课,全面深入地阐述了智能制造的理论、技术与工程实践,为提升高校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水平和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持,也为“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战略实施提供强大助力。

活动期间,参会专家进行圆桌会议研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实现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统筹教育、科技和人才。一是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高校要在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上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形成特色;二是要坚持创新驱动,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解决“卡脖子”问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三是要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领域既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又要扩大对外开放,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据悉,本次活动以高校智能制造工程教育水平、储备智能制造人力资源为切入点,以企业把握智能制造发展关键技术环节为突破点,以深化智能制造领域产学研合作、推动协同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为落脚点,将教育、科技、人才三方面工作深入融合、系统集成,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共同塑造智能制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活动的成功举办,必将助力辽宁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宽视野,在推动智能制造工程领域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实现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突破上作出更大的贡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