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鞍山小梅为大家分享来自辽宁日报的《大连:沉浸式体验促进垃圾“真分真运”》,愿各位喜欢。

本报记者 吕 丽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今天终于明白做好垃圾源头减量和‘真分真运’的重要性了。我不仅要从自身做起,还要教会邻居。”近日,家住大连市甘井子区甘井子街道东山社区的张女士,在观摩了大连城市中心区生活垃圾处置末端——大连泰达环保有限公司垃圾焚烧发电厂后发出感慨。

垃圾分类推广实施以来,是否实现了“真分真运”,始终是市民关注的焦点,也是政府相关部门管理的难点。

在《大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两周年之际,大连市举办了系列大型主题活动,张女士参加的实地观摩即是活动之一。50余名市民代表和从事垃圾分类指导、管理的基层工作人员先后来到天下粮仓小区和垃圾焚烧发电厂,沉浸式现场体验生活垃圾从产生、收集、分拣到运输和末端处置的全过程。

在天下粮仓小区,观摩团成员现场学习了生活垃圾该如何正确分类投放、收集。该小区约有2000个住户,设置27个垃圾分类点位及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收集容器,每个点位均有垃圾分类指导员指导居民在投放时准确分类、投放。由物业公司专门配备两辆驳运车在每个点位分别收集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等,然后分类驳运至小区生活垃圾中转站。甘井子街道办事处垃圾分类专干郑相宜说:“垃圾经过点位上的分类指导员一次分拣后,中转站要进行二次分拣,在保证每种垃圾都正确分类后才能交给环卫收运。”负责该小区垃圾收运的大连明涛环境清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戴国华表示,大连市实施的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给予了运输单位一定的权限:如果小区生活垃圾不符合分类标准,环卫运输单位有权要求其改正,拒不改正的,有权拒绝接收。运输时收运车对不同垃圾分类收运,确保是“真分真运”。

设置在大连泰达环保有限公司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大连市环境保护教育基地里,一组数据让市民吃惊不已:大连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2800吨,每天装修产生的垃圾约1000吨,餐厨垃圾约200吨,大家深刻体会到源头减量是解决垃圾分类的基础所在。目前,每天有1500吨其他垃圾在泰达垃圾焚烧发电厂成为发电原料,年发电量达到1.6亿度,可供5万户居民全年使用。但其他垃圾中混杂厨余垃圾是影响焚烧发电的老大难问题,源头正确做好垃圾分类仍是目前的关键环节。

大半天的体验观摩活动,让市民更清晰地了解生活垃圾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现场感受到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大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宣教组、考核组组长张天宇表示,相关基层工作人员加入观摩团,可以现场将《大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相关条款的落实和考核评分标准与实际工作有效结合,更有利于下一步开展工作的针对性和精准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