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女”“簪花仕女”舞出沈阳之美
今天,鞍山小梅为大家分享来自沈阳日报的《“簪花仕女”舞出沈阳之美》,愿各位喜欢。
千年画卷 涌动创新活力
“她们跳得太美了!”“真没想到,这些沈阳姑娘能把千年古画上的唐代仕女舞得活灵活现。”11月20日晚,央视综合频道推出《诗画中国》第八期,其中,沈阳歌舞团15位舞蹈演员唯美演绎的舞蹈《簪花仕女》,带领观众跨越时空,感受大唐风韵。姑娘们化身为《簪花仕女图》卷中娉婷袅娜的仕女,以曼妙舞姿“活”化每位仕女的独特姿态与风韵,引来网上众多好评。
为完美呈现,苦练基本功
“我们这次应邀在央视展示的舞蹈《簪花仕女》也是为全国舞蹈大赛准备的,今年3月份就开始着手策划了。”11月21日上午,沈阳歌舞团团长窦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告诉记者:“当领导提出要利用本地文化元素创新节目后,我们专门去辽宁省博物馆参观,通过馆领导对馆藏文物的介绍,我们选定了《簪花仕女图》作为创作素材。”
这次表演的舞蹈《簪花仕女》是汉唐舞蹈,沈阳歌舞团的姑娘们大多都没有练过这种舞蹈,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最初,特邀的北京舞蹈学院老师只能对居家的演员们通过视频进行指导。就这样,参与演出的15位姑娘克服种种困难,每天在家中一边看教学视频,一边苦练腰、腹、胯的基本功。
为了追求《簪花仕女》的最佳美感,除了舞蹈动作,还有仕女穿的服装、头上的簪花都要高度还原。
“观众看到我们的演员走路是不是很美?其实,她们练得很苦。”窦强介绍说,“演出服装全部根据《簪花仕女图》中的样式复原,簪花都是手工制作,高度还原图中样式。别看这些簪花很漂亮,可是外人并不知道,它们每一个都重达七斤。戴在头上,时间一长,演员脖子会很痛。因此,排练中姑娘们吃了很多苦。”
据了解,在央视录制舞蹈《簪花仕女》时,15位姑娘都要戴好簪花,用几个小时进行录像。有的姑娘因为戴簪花时间过长,已经疲劳难耐,但仍要以甜美的笑脸面对镜头。
为精益求精,不断锤炼创新
正是沈阳歌舞团不断突破创新,日复一日地锤炼,让“高冷”的古画变得有了温度、有了活力、有了新意。
让人点赞的是,为了高度还原唐代美女真实面貌,沈阳歌舞团15位姑娘剃光了自己的眉毛。据专家介绍,唐代女性对于“画眉”的热衷贯穿一生。《簪花仕女图》中女子眉毛形状是唐代典型的桂叶阔眉,即眉形类似桂树的叶子。这种八字眉,是一条又短又宽的眉毛。唐代诗人元稹在《有所教》中说:“莫画长眉画短眉,斜红伤竖莫伤垂。人人总解争时势,都大须看各自宜。”桂叶眉形似桂树的叶子,又似蛾翅,眉梢向上倾,眉色晕染不是非常厚重而是浓淡有度,展现了唐代贵妇的风韵和审美观念。
正是在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的领导下,国有文艺院团进一步深化改革,持续打造“一团一精品”,沈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沈阳市文化演艺中心)沈阳歌舞团对《簪花仕女图》的完美呈现,让唐代仕女“活”了起来,让观众切实感受中国古代的风情风景,充分领略了中华民族的服章文化、礼仪之美。
记者了解到,珍藏《簪花仕女图》的辽宁省博物馆,推出的为期3个月的“和合中国”特展自从10月8日正式开展以来,广受观众好评。“和合中国”作为辽博史上规模最大的特展,400余件珍品文物齐聚一堂,在“和合”文化传承与涵养中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展现有国宝、有历史、有文化的辽宁美好形象。
舞蹈《簪花仕女》演“活”了国宝,自然也会引起沈阳观众前去观看“和合中国”特展的热情,由此,人们从中会发现更多的辽宁之美、沈阳之美。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陈凤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