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鞍山小梅为大家分享来自中国新闻网的《古典舞《簪花仕女》火出圈 编导讲述如何“出画成舞”》,愿各位喜欢。

【解说】以《簪花仕女图》为创作背景的舞蹈《簪花仕女》是由沈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沈阳市文化演艺中心)沈阳歌舞团(以下简称“沈阳歌舞团”)创排的,11月20日,在央视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的舞台上出画成舞,一经亮相便出圈走红。15位舞蹈演员将千年国宝演绎得生动传神,带领观众跨越时空,感受大唐风韵。日前,记者走进沈阳歌舞团排练场目睹了舞蹈演员的训练场景,并了解了舞蹈背后的故事。

【现场同期】

【同期】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舞蹈作品《簪花仕女》编导张杏

对舞蹈而言,舞者不言直指人心,这是舞蹈艺术形式的一个优势,那如何利用这种优势把文化表现出来,这是面临的一个难点。对于古典舞蹈的传承和创作来说,绘画雕塑等相邻的艺术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研究方向和参考,此次舞蹈创作的理念以遵循文化依据为主旨,查询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用传统文化的资源来创造优势,以此重塑于当代社会,力图让文物在艺术的创作中舞动起来,以舞示美。

【解说】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簪花仕女图》是国家一级文物,描绘的是唐代仕女赏花游园的情形。为了更好的还原千年名画的迷人古韵,沈阳歌舞团特意从北京邀请舞蹈编导张杏进行创排与指导。张杏介绍,舞蹈的编排运用了中国汉唐古典舞的舞蹈语言,并将历史典故放入其中,以期勾勒出动人的大美意象。

【同期】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舞蹈作品《簪花仕女》编导张杏

“闻香识人”是我放置其中的一个典故,原画中有一个拈蝶的细节,用蝴蝶识香落至一位仕女的手中,再到蝴蝶飞落至(仕女的)肩头,引来了所有仕女这样扑蝶嬉戏的一个美好场景。原画作中还有一处细节,中间有一位仕女一手拈花,一手执金簪,那么因为画作的年代的久远,此处其实在原画上已经不易看出,这个细节我也设计放于作品中。生活的细节我认为是最能反映她们这些气质的,那么通过这些小的细节,进而也能展现和展示出大唐的一种审美风貌。

【解说】排练初期,主创团队带领演员阅读唐代诗词歌赋,记录读书笔记,每日举行读书分享会,欣赏《簪花仕女图》及唐代代表性绘画、雕塑,并将相关内容打印成图张贴于排练厅中,让演员沉浸在唐代审美的文化氛围中。同时,邀请辽博专家对演员进行多次培训,进一步深入了解唐代文化以及《簪花仕女图》的内涵,从而让演员们更好地诠释画作中唐代仕女独具特色的姿态与风韵。

【同期】舞蹈演员李美琪

我特别喜欢这个画中,蝴蝶落在手上的这个仕女,(我)就会研究她当时的神情,和她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心理。她们当时的美有很多都是那种不经意间的美,是由内而外散发的,所以我在跳的时候就会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就仿佛真的进入到画里了一样,希望用最好的状态把它呈现出来。

【同期】舞蹈演员郑海燕

人物画最高标准就是传神,我们追求的是她的自然感,还有她的情,她的眉目传出来的那种感情,来表现在我们的肢体上,一举手一投足,来表现(出)她们当时的那种雍容华贵。

【解说】延续传统,提炼时代特征,是主创团队坚持的理念。在造型上,每个演员头上都会被佩戴4到5个假发头饰,以最大程度还原画作中人物形象。高耸的云鬓、斜刺向上的“蛾翅眉”、小巧的红唇,造型后的舞蹈演员如同穿越而来的曼妙仕女。张杏介绍,在服装的设计上,主创团队经过梳理研究,提炼出最具代表性的色彩和图案,面料则选取质地轻盈地“绡”,以达到空气般的流动感。在舞蹈的配乐上,也是根据舞蹈而量身打造。

【同期】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舞蹈作品《簪花仕女》编导张杏

此次邀请到了著名作曲家张逸马老师(作曲),舞曲是一首中国七声羽调式,带有变徵音的旋律。在配器上,选用了古筝、琵琶、笛子,这样的中国民乐担当重任,另外还有弦乐队、打击乐和一些电子音乐也夹在其中,希望(能有)端庄典雅而不失时尚的意味。

【解说】据了解,舞蹈《簪花仕女》此前已荣获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辽宁选拔赛暨第九届辽宁舞蹈“荷花奖”金奖,入围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全国总决赛。接下来,张杏将继续带领演员深入打磨,提升舞蹈作品的品质与水准,力争在决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王艺霖沈阳报道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