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鞍山小梅为大家分享来自辽宁日报的《八部经典串成一台戏:来自辽艺的致敬》,愿各位喜欢。

本报记者 谭 硕

“你要等冬梅老师说完这段台词再走到她身边然后抱住她,要感受到情绪的变化,要找到合适的节奏。”排练现场,导演尤美懿边说边指导着青年演员张础玥找到话剧《曙光照耀莫斯科》桑尼亚这一角色的位置。对22岁的张础玥来说,“这不仅是一次排练,更是一次学习。”

8部经典话剧集中呈现,老中青三代辽艺人同台演出,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辽宁儿童艺术剧院)戏剧交响诗《以戏剧的名义》将于12月25日在辽宁大剧院上演,正式亮相“大河之澜”演出季。日前,该剧正处于紧张排练中。这是一台浓缩着辽艺特色的戏剧,是一次对人民艺术家李默然及辽艺众多艺术家前辈的致敬,更是辽艺戏剧艺术传承创新的新探索。

八部经典合成一部剧

凝聚辽艺之魂

戏剧交响诗《以戏剧的名义》演出中将汇集《曙光照耀莫斯科》《妇女代表》《日出》《红石钟声》《高山下的花环》《报春花》《父亲》《祖传秘方》8部见证辽艺现实主义风格创作历程的经典代表剧目,老中青三代辽艺演员同台合作“飙戏”,同时配以现代舞台设计,将为观众呈现一场具有浓厚辽艺风格的戏剧。

70年来,辽艺推出了众多优秀作品,成就了李默然、王秋颖、赵凡、陈颖、赫海泉、魏华门、白居、辛薇、白玲等深受人民喜爱的表演艺术家以及一大批剧作家、舞台美术家和著名导演,他们的名字与辽艺经典作品紧密相连。

“大开大合与恬静细腻并用,电闪雷鸣与薄云轻雾并用,奇峰突兀与曲径通幽并用,大江东去与潺潺流水并用。”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佟春光认为,李默然总结概括的辽艺关东演剧学派艺术特点仍然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口传心授四代接力

传承辽艺之技

经典需要传承,更需时代气息,四代辽艺人在口传心授中见证着一代代辽艺人的成长。从导演到演员,再到舞台美术设计等,多位辽艺中青年戏剧创作者积极参与到《以戏剧的名义》中。同时,灯光、大屏幕等现代舞台技术的运用,也将赋予《以戏剧的名义》更多的可能性。

在编剧孙浩看来,正是通过排练8部剧里的经典片段,让他们和前辈艺术家有了一次心灵的交流,从中学习前辈是怎么创作的,自己又如何再创作,最终将经典再一次呈现在观众面前。对观众来说,这是一次对经典的回顾,对年轻演员来说则是一次深度学习,对创作队伍来说更是一次极好的锻炼。

据介绍,《以戏剧的名义》6位片段导演中,有4位是中青年导演,包括今年辽艺新招录的8位青年演员也加入其中,他们是第一次以辽艺演员的身份登上戏剧舞台。

据演员、总导演之一的高爱军介绍,“《以戏剧的名义》有孙浩、宋国锋、李龙跃以及齐昕欣、刘海霞等多位资深戏剧创作者保驾护航,特别是辽艺中年演员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他们正在将自己的所学所感教给新一代演员,并和青年演员同台合作,这就是辽艺的传承”。

“我刚刚从学生转变为演员,这次将是我第一次以演员的身份登上戏剧舞台,很期待。”张础玥说,“以前是老师告诉你如何演,现在院里的老师们会通过排练帮助你,相对来说压力会少些,但仍需要努力才行。排练现场前辈们也会分享台词处理、人物情绪等很多表演细节,可以说是一堂生动的辽艺关东演剧学派现场课”。

如何在更好致敬经典的同时让青年演员获得更快成长,是《日出》《报春花》片段导演张明亮首要思考的问题。他认为,给年轻人适合其年龄特点的角色,使其获得更多演出机会,这对辽艺青年演员艺术能力的提升很有意义。

参与《日出》《高山下的花环》片段演出的青年演员李林峰表示,在排练场,导演指导分析人物,老师们一句台词、一个动作地教。“每天下午排练结束回到家,我自己都会继续研究角色,写表演笔记,希望能够塑造好角色,更好地站在舞台上,更希望未来的自己可以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创作出更多展现时代发展的作品。”李林峰说。

“话剧《曙光照耀莫斯科》是辽艺老一辈艺术家的经典之作,这部戏剧作品的内核,即对美的追求,是永恒的。”青年导演尤美懿说,“我们一方面融入关东演剧学派的特点,同时也借鉴了其他艺术形式,以实现更具有戏剧化的效果,最终期望通过扎实的表演、真挚的情感感染观众、打动观众。”

距离戏剧交响诗《以戏剧的名义》演出还有不到40天的时间,导演、演员们正在紧张的排练当中。在辽艺人来人往的办公楼大厅,“戏比天大”四个大字在左侧的墙壁上显得特别醒目,而在这四个字背后辽艺人的努力也将让戏剧舞台更为精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