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合中国”特展再增两件国宝级文物
今天,鞍山小梅为大家分享来自沈阳日报的《“和合中国”特展再增两件国宝级文物》,愿各位喜欢。
“和合中国”特展自10月8日起在辽宁省博物馆正式开展以来,广受观众好评。近日,“和合中国”特展再增加两件国宝级文物——《唐摹兰亭序(黄绢本)》和《坤舆万国全图》。
展示中国书法的大美
东晋王羲之写下了书法千古名篇《兰亭序》,又称“禊帖”,在中国书法史上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誉,其遒丽劲健的字体,自然儒雅的笔法,千百年来一直是后世人学习行书的典范。在《兰亭序》中,王羲之改变了魏晋以来用笔滞重的写法,创造俊逸、雄健、流美的书风。相传,《兰亭序》原迹已随唐太宗一道葬入昭陵。后世所传《兰亭序》墨迹,都是钩填本或临写本。
此次展出的《唐摹兰亭序(黄绢本)》,是湖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其纵24.5厘米、横65.6厘米。卷前引首有明代著名书画家、鉴赏家董其昌题书“墨宝”二字(残存)。卷中有明代书画鉴赏家项元汴的藏印。卷尾也有多位明清收藏家和书法家的题跋。
据记者了解,这卷《唐摹兰亭序(黄绢本)》,是20世纪50年代初,由前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从长沙地区征集入藏,1958年6月移交给湖南省博物馆收藏至今。作为唐代初期的书法作品,能流传到现在,实为不易。正因它与其他唐摹《兰亭序》的存在,使我们现在的人在感受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认识了唐代早期的书法风尚。
辽博副馆长刘宁说:“本次特展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精神和文明价值,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赓续文化基因,在‘和合’文化传承与涵养中增强文化自信。《唐摹兰亭序(黄绢本)》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体现我们的中国书法大美。”
一张无比珍贵的世界地图
此次“和合中国”特展,南京博物院将镇馆之宝——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送来展出。
在文艺复兴时期,中西方由于距离相距较远、交通不便,加之语言不通,交流少之又少。直至意大利人利玛窦带着包括古钢琴在内的诸多西方文明成果来到中国,中西方的文化交流才日益密切。利玛窦来到中国后,辗转多地,广交仁人志士,了解中国文化,传播西方文化。他的朋友就包括科学家徐光启和李之藻。利玛窦还与徐光启一同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为明末研究数学之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对推动中国数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记者看见,该地图上的各大洲以不同颜色区分,山脉以写景法描绘,以深绿色绘出水波。在地图圈外还绘有九重天图、天地仪图、日食图、月食图、赤道北地半球图、赤道南地半球图、中气图等小图。各大洋中,绘有16世纪不同类型的帆船9艘,鲸、鲨、海狮等海生动物15头,南极大陆上还绘有陆上动物大象、狮子、鸵鸟、恐龙等8头。这幅地图还保留了母本的全部序跋,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刘宁说:“《坤舆万国全图》是利玛窦在中国时所绘制的世界地图,该图于明万历三十年在北京付印后,刻本在国内已经失传。南京博物院所藏《坤舆万国全图》为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宫廷中的彩色摹绘本,是国内现存最早的、也是唯一的一幅据刻本摹绘的世界地图。”
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时,以当时的西方世界地图为蓝本,并改变了当时通行的将欧洲居于地图中央的格局,而是将亚洲东部居于世界地图的中央,这样,中国就自然而然位于该图的中心。
据了解,这两件国宝文物2022年11月12日至12月11日展出,2022年12月13日至2023年1月8日展出高仿复制品。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