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债发行量「各省地方债」
中国金融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但间接融资隔断了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不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因此监管层也一直鼓励发展直接融资。“十四五”规划建议再度提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央行数据显示,2020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4.86万亿元,比上年多9.19万亿元,直接融资占比15.4%,相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企业债券占比12.8%,同比低0.2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比2.6%,同比高1.2个百分点。
除了股权融资外,债券融资也是直接融资的重要部分,且其规模要比股权融资高,也应引起关注。
那么,2020年信用债发行呈现什么特点?2020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信用债发行又有什么变化?
信用债发行创历史新高,突破10万亿根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2020年非金融企业信用债(包括企业债、公司债、短融、中票、PPN)发行规模合计万亿11.8万亿,创出历史新高,相比此前的历史高点(2019年)高出2.7万亿。从历史上看,这是信用债发行规模首次突破10万亿。
净融资规模则为3.06万亿,相比此前的历史高点高出300多亿,但相比2019年高出1.1万亿,超额完成年初目标。
今年3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进一步强化对中小微企业普惠性金融支持措施。其中提出,引导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比上年多增1万亿元,为民营和中小微企业低成本融资拓宽渠道。
2020年发行规模创出新高得益于货币条件的宽松、监管政策的支持。2020年上半年货币较为宽松的时期,债券发行利率走低,加之监管推出债券发行“绿色通道”,鼓励企业发行疫情防控债,信用债发行量和净融资额走高。但2020年5月以来,信用债供给自高点回落,主要原因是央行货币政策边际调整。
此外,2020年3月1日,国家发改委、证监会同时发文通知,将企业债、公开发行的公司债改为注册制。随着注册制改革的实施,公司债、企业债发行制度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一定程度上助推信用债发行增长。
但后续需关注债券偿还情况。此前2015-2016年两年间信用债发行规模猛增,当时发行的2-3年期的债券2019年前后到期,违约有所增加。随着2020年发行债券到期高峰到来,未来违约可能会增加。
三省发行规模超万亿分区域来看,信用债发行规模大体与经济体量相当,经济越发达,发债规模也越高。2020年共有三个省信用债发行规模超过万亿,依次是北京、江苏、广东,其中北京信用债发行规模占全国的比重接近四分之一。
另一端,新疆、内蒙、吉林、甘肃、青海等西北、东北省份信用债发行规模不足千亿,9省发行规模合计只有3316.89亿,占比仅有2.81%。对比来看,9省合计发行规模远低于京粤苏,大体和山西省相当。简言之,信用债发行在省际层面出现了严重的分化。
从发行只数看,北京、江苏、浙江发行规模均超过千只,其中江苏发行只数超过北京,但规模低于北京。其原因在于,北京是诸多央企总部,央企资质好,单只债券发行规模较大。
发行只数最少的是西藏:2020年西藏仅发行了9只信用债,发行主体是拉萨城投和西藏天路股份有限公司,主体评级分别为AA 、AA。
青海降幅最大总体看,2020年信用债发行规模11.8万亿,相比上年增加28.7%。从分省情况看,有13个省份增速超过这一水平。其中,宁夏增速最高达到96%,主要是其基数较低,宁夏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等主体发行债券只数和规模均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在信用债发行整体增加的背景下,甘肃、黑龙江、海南、青海等四省份的信用债发行规模却下降,其中青海降幅最大,超过50%。
青海信用债发行主体主要是西宁城市投资管理公司,其单只债券发行规模相比2019年明显减少。此外,2019年发过债的青海省国有资产投资公司、西部矿业2020年未发债。由于青海省投等债券违约影响,市场对青海债券的偿付担忧有所增加。
总体而言,信用债发行呈现“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的格局,意味着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下降。
广发证券固收团队的一份研报指出,从城投存量债的角度来看,2020年前10月辽宁和黑龙江都在500亿元之内,与各省的均值3423亿元相比,相差甚远。而从每年的新增融资来看,辽宁连续三年净融资为负;黑龙江虽然2019年净融资为正,但仅为18亿元。
“这也意味着他们已经在债券市场基本丧失了再融资能力,同时存量债借新还旧的压力也不算大,因而即便是城投违约,产生的系统性影响也相对较低。”研报称。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