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总免不了走亲访友,大家相聚时往往也会聊起投资理财的话题。其中,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下滑,无疑成为了共同的吐槽话题之一。而司令作为一名财经自媒体,也成了被大家“追问”的对象。那么,“闲钱”理财到底还有哪些好的方式呢?

首先,大家一定得明白,人生路漫漫,理财是一个聚沙成塔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要有愿意为之努力的决心,更要有耐得住慢慢变富的耐心。有些人理财,感觉无比痛苦与纠结;而有些人理财,却能坦然自若。那是因为前者有太多的借口问“为什么”,其实关键还是在于怎么做,长期来看“闲钱”如何才能赚得更多点,承担的风险却相对少些?

银行理财产品打破刚兑

部分投资者或许已经发现,现如今许多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宣传页面上,都会附上一句“理财非存款,投资有风险”的警示语。理财不等于存款,本质上是银行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打破长久以来的“刚性兑付”的必然。换句话说,银行理财产品也有可能不保本。

按照政策新规,六家国有大行及其理财公司,2022年起不得再存续或新发以“摊余成本法”计量的定期开放式理财产品。并且,2021年9月1日之后新增的直接或间接投资的资产,都应优先使用“市值法”进行公允价值计量。

那么,“摊余成本法”和“市值法”两种方式到底有何不同呢?司令以投资标的为债券进行举例。如果采用摊余成本计量进行估值,那么无论债券是涨还是跌,理财产品的净值都不会受到影响,因为每天的收益率是将持有到期的收益分摊到每一天进行返息,反映到理财产品净值上,投资者是看不到回撤风险的。而如今以市值法进行计量,理财产品的净值会跟着债券价格的波动而变化。

这种变化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大家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在持有过程中,单日净值很有可能会出现回撤(下跌),甚至产品到期后也会有亏损的可能。刚性兑付一旦被打破,大家就能清楚地意识到理财产品与存款之间存在着本质区别。

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老年人来说,司令觉得还是应该优先考虑定期存款或者国债等保本产品。但是,如果是年轻人、中年人或者对于年轻家庭来说,存款的年化收益率往往都在3%甚至2.5%以下,收益率连通胀都无法跑赢,显然无法满足个人或家庭的理财需求。

“固收 ”成为理财好选择

对应产品的收益预期和风险承受能力,大多数居民的理财需求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现金管理类产品,如活期理财、货币基金等,预期收益率1.5%-2.5%;一类是固定收益类产品,预期收益率3%-5%,年度回撤控制在2%以内;还有一类就是“固收 ”类产品,预期收益率提升到5%-8%,回撤控制最好在2%-4%。

司令也多次为大家介绍过“固收 ”基金,这类产品本质上是结合居民财富管理的理财需求,通过配置不同属性的资产来降低组合的波动,同时争取获得相对现金管理类和纯固收类产品更好的收益。从产品特点来看,“固收 ”基金能为居民提供匹配其风险收益的产品,同样也是“闲钱”理财的好选择。

资深投资者都知道,投资想要平衡好“进攻”与“防守”,股票和债券无疑是最重要的两类配置资产,债券资产还可以细分为利率债、信用债、可转债等品种。历史数据证明,采用“固收 ”策略的基金,以股票为“矛”,以债券为“盾”,长期看具备明显的“涨时有收益,跌时有底线”的特征,比较适合那些能够接受适当波动,愿意用时间换取合理收益的投资者。

以下图为例,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显示,过去11年(2010-2020),“固收 ”基金有8次跑赢中长期纯债基金,并且相较于偏股型基金表现出较好的回撤控制。

比如2011年碰到股债“双杀”极端情况时,偏股基金平均收益率为-24.20%,中长期纯债基金平均收益率为1.92%,“固收 ”基金平均收益率为-3.38%;

再比如2014年股债资产表现都不错时,偏股基金平均收益率为23.88%,中长期纯债基金平均收益率为12.61%,“固收 ”基金平均收益率为21.42%;

还比如2020年“股强债弱”时,偏股基金平均收益率为51.50%,中长期纯债基金平均收益率为2.84%,“固收 ”基金平均收益率为11.23%。

21年老将的心得:聚沙成塔,守正出奇

固定收益投资的核心理念之一是“慢就是快”,是一个聚沙成塔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而守正出奇是每一位固收老将都想达到的理想境界。都说投资是逆人性的,无法真正做到克服贪婪和恐惧,但对于一名成熟的固收老将来说,做投资时间越长,就越会把控制风险放在重要的位置,通过深入研究和管理风险去有效修正。

虽然不能做到每次都判断对,但总是努力在判断对的时候往正确的方向多偏一点,在犯小错的时候及时纠错,不犯大错。在风险收益比确定的时候敢于下重手,利用各种市场机会、多种策略增加收益;在不确定的市场上对风险进行前瞻预判并做好应对,长期积累下来,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曾刚,现任广发基金混合资产投资部总经理,一位具有21年证券从业经验,12年公募基金管理经验的固收老将,其投资之道正是体现了“聚沙成塔、守正出奇”的思想。

曾刚认为,“固收 ”策略的本质是通过多种资产和策略,实现绝对收益目标。所以,他管理的“固收 ”产品中的“ ”,不是单一地依赖于股票资产,而是更偏好多元化的收益来源。

2001年,曾刚从清华大学MBA毕业加盟红塔证券自营部;2003年,他从昆明奔赴上海,加盟汉唐证券的债券业务总部;2004年,加盟华宝兴业基金做宏观债券研究;2005年,加盟上海电气集团财务公司,正式开启投资生涯。彼时,国内的债券市场还处于早期,规模不足十万亿,而当时的上海电气财务恰逢集团资金充沛,持续位列机构打新资金的前十名,有大量资金配置在资本市场,曾刚在投资岗位上取得了出色的业绩。

2006年,“马钢分离交易可转债”成为他的经典案例。当时,马钢股份发行了市场上第一个“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但是,市场内对这个新产品的前景分歧很大,认购并不踊跃。面对新品种,曾刚经过认真研究,判断为大机会来临,他建议公司拿9000万元投标,最终中标4100万,最高浮盈1.3亿元,最后马钢转债这笔投资实际盈利9800万元。

2008年,曾刚到华富基金出任债券基金经理。2009年、2010年,他管理的一级债基华富收益增强A年收益率分别达11.87%、14.73%,连续两年位列同类债券基金第一名。当时市场内新出现信用债和浮息债,多数投资者对其投资价值把握不大,比较谨慎,但勇于尝鲜的他经过深度分析后认为胜算很大并重手布局。

关于可转债投资机会的判断,同样是曾刚投资履历中的点睛之笔。虽然是老品种,但经历了2008年大跌之后,公募债基几乎都放弃了对可转债的配置。但曾刚始终看好可转债的投资机会,并潜心研究、密切关注;在机会再次来临前,曾刚选择了果断加仓,成为2008年四季报中可转债配置比例超过10%的两人之一。

在投资过程中,曾刚比较注重精细化管理,善于利用“积小利”的投资规律,努力把握每一个积累超额利润的机会,竭力为持有人获得持续稳定的投资业绩。曾刚从2012年9月18日起管理汇添富多元收益债券,直至2020年9月18日,在长达8年时间里,任职总回报94.83%,折算成年化回报8.68%,并且管理期间连续7个自然年度都取得了正收益(数据来源:Wind,以A类份额为例,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

身姿灵活的策略型选手

大家会如何形容一名出色的足球门将?相信球迷们经常会听到这么一段解说:“他有着准确的预判,灵活的身躯,令人销魂的双手。看,他动了,扑向了来球,舒展双臂紧紧抱住了。迷人的眼神放射出坚毅的光芒,此刻仿佛全世界只剩下他怀里的足球。”

曾刚就是一名出色的足球门将,本科时受邀到校队试训,读研期间担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主力门将,2009年上海基金业足球联赛最佳门将。值得一提的是,2012-2019年曾连续8个赛季点球大战全胜,是曾刚投资之余尤为骄傲的一个成绩。

对于一名经验丰富、能力圈多元的“固收 ”老将来说,管理固收产品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首先,基金经理要明晰组合的风险收益特征,明确投资目标,做好资产负债分析;其次,围绕投资目标,进行“自上而下”的资产配置和择时、择券管理。第三,结合市场环境的变化,对各类资产风险及时进行评估并进行动态调整。

在投资中,曾刚属于灵活型选手:“有些东西看得比较长期,会基于长期做判断,一旦到了相对敏感的时候,也会有手起刀落的决断时候。我属于均衡灵活型的选手,不会坚守赛道或者固守某个仓位。就像后防线最重要的是中后卫,有一部分要靠门将把整个后防线调动起来,需要去协调,我一定不是站在门线那儿等着,当球过中线,我就开始走动,随时处在比较好的位置,站位很重要,这是做门将的基本逻辑。”

通过分散配置不同资产,在平滑波动的基础上做出绝对收益,是做好固定收益组合投资管理的关键,这也是曾刚这位固收老将长期追求的目标。如果你也正在苦恼于“闲钱”理财,不妨可以关注于10月11日至10月22日发行的广发恒阳一年持有混合(A类:013184,C类:013185),属于偏债型混合基金,同样由这位21年固收老将曾刚亲自担纲。

欢迎关注“SL基金圈”,每天一个关于基金的新鲜、实用梗,与你一起分享养基心得和技巧。用数据说话,投资可以更美的。@头条财经@头条基金#理财#

好基养起来,Money赚起来!

人生不怕受累,就怕还没积累!

偶说完了,整理数据不容易,请记得点赞支持哦。基金投资需谨慎,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有任何问题,麦克风交给你们high起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