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我国经济指标明显下滑,并且冲击到财政收入。据财政部消息,今年前4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4.8%,其中税收收入下降7.6%,其原因既有留抵退税造成的财政负收入,也有疫情反弹、输入性通胀等不利因素。然而在财政收入回落的情况下,我国财政支出进度却明显加快,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民生、科技、农林水、社保、就业、教育等重点领域仍需财政资金的保障。

在财政收入持续承压的情况下,发放特别国债以纾解财政困境成为热议的话题。是否有必要发放特别国债?应该发行多大的规模?特别国债筹集的资金应该用于哪些领域?5月25日,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举行的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学者就以上问题展开讨论。

在这次研讨会上,多数专家认为目前有必要发行特别国债,但是对国债的用途有不同的建议。也有专家不赞同发行特别国债,表示利用好现有的制度足以解决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毛振华。

“我觉得应该向居民发消费券,由国家发行特别国债来支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毛振华主张发行特别国债,用来向全体居民发放消费券,以带动消费。

毛振华介绍,美国在2020年为提振经济,也采取了“大水漫灌”的方法给居民发现金,人均发放超过4000元美金。毛振华认为,“大水漫灌”的救助有很多的好处,因为由官员确定谁穷谁富的方法是存在隐患的,过去很多经验都说明了这一点。他主张在向全体公民发放消费券的同时,建立一个捐赠机制,不需要救助的人可以捐出来给需要的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

本次研讨会唯一对发行特别国债持反对意见的专家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冯俏彬表示,目前没有发行特别国债的必要,关键点应该在于利用好既有的制度,解决目前的问题。她说,如果用发行特别国债的方式来发放消费券的方法确有必要的话,我国政府早就毫不犹豫地采纳了。她认为,目前我国在地方债的使用范围条件、财政投资的方向、税收结构等方面存在一些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需要被优化,用好现有的工具就足以解决目前的问题。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许云霄。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许云霄主张发放特别国债,她分析了目前发放特别国债的必要性。“现在市场为什么关注特别国债的发行?当然主要是因为我们现在的财政预算收入存在巨大的缺口。”许云霄说,在疫情的影响下,我国财政收入在减少,年初安排的很多支出难以落实。按照5月份全国疫情的态势,5月的财政收入也很难有明显起色,因此在财政收支矛盾加剧的情况下,我国发行抗疫特别国债的必要性在上升。发行特别国债可以补充财政资金,而且还可以专款专用,效率较高。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也赞同发放特别国债,但是在特别国债的用途上,他与毛振华有不一样的想法。李超认为新一轮特别国债的主要用途应该是保就业和常态化核酸检测,而非消费券,他认为我国政府目前发放全国消费券的概率较小。

李超介绍,4月份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出现下滑,而且各地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入也下滑过快,导致财政收支的缺口,需要用特别国债弥补。在特别国债的规模上,李超认为与2020年我国发行的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的规模不会差距太大。他认为,特别国债的首要用途应该是保就业,通过给企业补贴的方式,帮助企业缓解现金流压力,减少企业的裁员和降薪。此外,特别国债也可用于常态化的核酸检测,据李超团队的测算,今年下半年,按6亿~8亿人做常态化核酸检测来计算,大概需要6000亿到8000亿的财务成本,“所以特别国债去支持一下(核酸检测成本),我们认为可能是更好的。”他说。

采写:南都记者 丁境炫 发自北京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