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好多小伙伴都抱怨基金申购和赎回费用太高,但是依然有不少人选择买基金。在很多人的观念里,买股票风险很大,而买基金大概是稳赚。

为什么会有这种观念呢?主要原因当然是“有心人”在给老百姓灌输基金能稳赚的思想。比如专家会说基金是由金融圈专业人士操作的,人家比你水平高多了,你这个业余货站一边去吧。

中国社科院以及腾讯理财通曾联合发布了一份调研报告,主要内容是关于人们对于年终奖的“配置”。报告说大概有70%的企业都发年终奖,而绝大多数人领了年终奖都会拿去做一项投资:买基金。貌似基金已经成为了人们做投资的“首选”。

这种报告我一般都是半信半疑的。但基民的数量确实在逐年上升,听说基金业协会统计基民数量已有6亿多,是2亿股民数量的3倍多了。我对这份统计数据也是半信半疑。

基金分很多种,除了股票基金外,还有债券基金、股票债券混合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等,不同的基金有不同的特点。在私募盛行的今天,大家最关心的显然是股票型基金。本文就以股票型基金为例,聊一聊基金玩法,也好方便和股票做个大概比较。

有个浏览量近百万的问题是这样的:基金涨的时候卖出,得下去再买回来,但买入依旧没有第一次买入的值高,这样有用吗?

绝大多数的回答都说很管用。

但实际操作起来,情况不一定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美好!

我们先想象一个画面:2007年上证指数冲6000点的时候成立了很多股票基金,基金经理拿着基民的钱,疯狂买买买。反正是别人的钱,大胆买。

不管是用价值投资理论精心筛选,还是用点公鸡的方式,2007年所有股票大概都在顶部了。这行情我没搞错吧?于是,这些在2007年的私募和公募基金,基本是在行情顶部入场。

后面结局大概会是多惨呢?随着熊市渐进,几乎所有股票都大跌了,股票型基金净值自然也是大幅缩水,很多基金被迫清盘,亏损程度应该和炒股大妈不相伯仲。

原以为把钱交给专业人士打理就能稳捞钱,没想到基金也是亏成狗。

不过基金亏是亏,不影响基金经理照样领高薪。“分分钟几百万”的条约都在合同里写着呢。

还有2015年上证指数冲5000点的时候入场的基金,后面几年熊市里净值也不断缩水和清盘。比如2018年公募基金迎来清盘潮,基金清盘数量超过历年清盘基金数量的总和。

这样的循环故事发生了无数次。

有人可能会问了:既然基金经理那么专业,为何还在上证指数五六千点的时候成立基金入场?

因为只有在股市火热的时候,“大师们”才能利用牛市的赚钱效应来募集大家的钱去搞基金啊。说白了,牛市才能让“大师们”更容易地割大家韭菜。这也算是公开的秘密了。下面是基金发行和指数点位对照图:

股票型基金的收益取决于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而绝大多数基金经理选股,都会采用一个办法:用价值投资方法选出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在价值投资口号深入人心的今天,即使遇到客户质疑,也可以用券商和投研机构的“具有价值投资”的结论报告糊弄过去。

但试问市面上哪一只“有投资价值”的股票不是已经涨了很高?换言之,基金是思维就是专门买涨高的股票,不涨的不选。

假设你是名校毕业的高材生基金经理,显然不能满足于股票低买高卖的逻辑常识。你一定也会用价值投资理论寻找价格低于价值的好股票买入,这样才能保得住工作。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常规现象:牛市顶部基金疯狂买买买,随后熊市迎来清盘潮。

其实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到底如何呢?有人说基金经理选股能力还不如一猴子。

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Burton Malkiel早在1973年的畅销作品《漫步华尔街》里就把基金经理选股比作蒙着双眼的猴子朝报纸金融版掷飞镖。还说猴子蒙眼扔飞镖选出的投资组合,也可能和一位专家精心挑选的一样业绩不错。

后来还有研究者提出,Malkiel的上述看法还委屈猴子了,随机投资的猴子成绩可不只比一些投资者强,还能跑赢大市。

我们无法深究结论对不对,毕竟咱也没办法抓几只猴子来和基金经理PK一下。但至少不要太迷信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毕竟,像彼得林奇那样勤奋努力的大师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据说彼得林奇平均一年要走访500-600家公司,甚至陪家人出国旅游时,也只挑选有上市公司的城市,到达目的地后,妻子去逛景点,他去公司调研。

但是,选出好的股票也只是基金经理的基本工作,如何进行低买高卖才是关键。

回到前面那个问题:基金涨的时候卖出,跌下去再买回来,但买入依旧没有上次买入的值高,这样有用吗?

如果行情不对,别说买入时没有上次买入的值低,就算比上次买入的位置更低,后面也是照样要大亏,最后清盘血亏。

所以,买基金也要遵循牛熊循环的规律。既然这样,买基金和买股票并没有差别。如果说一定要有差别,那就是手续费(交易成本)不一样。基金大概是百分比算手续费,而股票按万分比来算。如果是同样的操作频率,买股票更有成本优势。如果玩短线,买基金的手续费都能让人亏成狗。

基金盈亏和基民盈亏的真正情况如何呢?

买过基金的基民可能都听过基金圈内流传的一句话:“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这种现象也始终是公募基金行业的痛点。

所以网上流传着“基金十买九亏”、“十个基民八个亏,一个平,一个赚”等等说法,尽管专家们都宣传买基金稳赚,但是看起来基民的心情也没比股民好多少。

赚了会所嫩模,输了下海干活

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该怎么去理解?其实你把基金看作是上证指数就能明白了。

上证指数从1990年底的95.79点涨到2021年底3700点一样,上证指数确实是上涨的,但是股民的盈亏不见得和上证指数走势一样从95点赚到3700点。

反而很多股民会在上证指数五六千点的时候疯狂入场,然后跌回两三千点巨亏割肉。这样的操作,就算是金山银山也会亏光。

大家都知道股票有下跌风险和退市风险。其实基金类似,基金不仅有下跌的风险,也有清盘的风险。所以不要以为买基金就安全了。买了不对头的基金,该亏的照样亏,该清盘退市的照样清盘。

那么玩基金有没有稳赚的方法呢?

也有。就是买不太可能清盘的基金(比如指数基金),然后选择在底部(基金也是熊市容易出底部)买进,然后涨上去了(牛市)才卖出。

只要股市还存在,股市牛熊循环就会一直存在。个股或许存在翻船乃至退市风险,但全世界的股市指数基本是螺旋式上涨的模式,而每一次熊市下跌的低点通常都比上一次熊市低点要高一些。

所以指数基金熊市下跌买入,牛市上涨卖出,依然是稳赚躺赚的生财之道。哪怕忽略牛熊转换,直接用定投的方式,长期来看,总收益也是绝对增长的,只赚不亏。

总的来说,买股票和买基金的操作原理都差不多,稳赢思维并无本质区别。但炒股更能放大人性的贪婪和恐惧,所以股民的亏损面相比基民更加残酷。而基金更合适心理承受力较差的人群,这一点毫无疑问。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若有感想,可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精彩看法。

(全文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