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商之道「儒商小说」
儒商,简单地说就是指有文化、有道德、讲信义,既富且仁的商人、企业家,例如古代的子贡、范蠡、白圭等。旧时商家大门上贴的“陶朱事业,端木生涯”,指的就是有商人鼻祖之称的范蠡和孔门儒商第一人子贡。从许多意义上来说,如今的商人确实应该视范蠡、子贡等人为榜样,不仅要学习他们的经商才能,更应该学习他们以义制利、家国天下、取财有道的商德和责任感。这些儒商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并千载留名,无一不是因为他们具有诚实守信、敏锐果断、崇德尚义、乐善好施等优良品德。
诚实守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备受儒家推崇的基本道德规范。诚信乃经商之魂,孔子曰:“信则人任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曰:“君子不亮,恶乎执?”汉代董仲舒将信与仁、义、礼、智并列为“五常”,使信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北宋周敦颐认为“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儒家的“诚信不欺”“一诺千金”是中国商业精神的一条重要原则,它要求企业家在经营企业和经商活动中信守道义和诺言,先义后利,不做亏心的买卖。即使不签订书面契约,一语既出就要诚守信誉。“非诚贸不得食于贾”,不是以诚为本的商人就不能以经商谋生。
“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富”,千百年来的实践证明,诚信是经商成功的根本。对人诚恳,做事负责,多结善缘,自然多得人的帮助。犹太商人之所以能纵横世界各地,经商数千年,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绝少有坑蒙拐骗的事例,他们一般不经营假冒伪劣产品,不短斤少两,犹太商人是以诚信经商立世。
敏锐果断 敏锐的洞察力是生意人必备的素质,成功的商人往往都有一双善于发现商机的眼睛。《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蜀郡卓氏的祖先本是赵国人,靠冶铁成为富豪。秦军攻破赵国,强迫卓氏迁徙。同行的人都希望就近安置,避免长途劳碌。单单卓氏夫妻二人看到脚下土地狭小瘠薄,汶山之下才适合生存和经商,于是夫妻二人推着车步行,迁到了临邛。卓氏巧妙地利用当地的人力物力,苦心经营,终成家有奴仆千人的望族。
一代商贾奇才白圭也是因为善于观察、估量时尚世情的变化才成就盛名的。别人低价抛售的,他收进;别人高价收取的,他就出售。因此,他囤积的货物,大致每年能使财产增加一倍。他抓住机会赚钱就像猛禽看到猎物突然猛扑过去那样迅猛、果断。白圭曾这样说:“我经营产业,就像伊尹、吕尚施行计谋;孙武、吴起用兵作战;商鞅执行法令那样。”所以,白圭的敏锐和果断是最值得商人学习的。
崇德尚义 孔子说“为政以德”,商道随政道,为商者,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做人永远比做事更为重要,商德永远比挣钱重要。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认为,养浩然之气,必须保持“赤子之心”。他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一个人只有保持住了他的善心、本心才能“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孟子认为“义”的价值高于一切。“义利之辩”是孟子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义利”成了后世儒学研究的一个大命题。朱熹说:“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司马迁认为“放于利而行,多怨。”过分追求个人利益而不顾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德,就会导致国家的动乱,必然影响甚至损害国家社会的整体利益和他人利益。孟子特别强调在钱财问题上应该讲原则:“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史记·货殖列传》也指出:“廉贾归富”,意思是说不贪婪的商人容易得到顾客的信任,最终也能富起来。
做人做事要像孟子所说的那样,“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意思是说:如果不是顺应天理的取得,就是“一筐饭食”也不能接受;如果是顺应天理的取得,就像舜承续尧的“天下”,也不过分。
商场不仅是一个互相竞争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大家合伙赚大钱的地方。你为人厚道、崇德尚义,别人就会信任你,就愿意跟你合作,愿意把自己所发现的商机和你分享,你赚钱的机会当然也就多了。
乐善好施 在经商的十九年之中,范蠡曾三次得到千金之财,又先后两次把财产分散给贫穷的朋友和远房的同族兄弟。司马迁评价他是广施仁德的君子。后来范蠡年老,他的子孙继承产业,不断做大,最后家产达到万万之多。因而,人们在谈到富而好仁、乐善好施的人时,首先想到的就是陶朱公。
《吕氏春秋》中,记载了“子贡赎人”的故事。根据当时鲁国法律的规定,如果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出钱将他赎回来,事后可以找国家报销赎金,并且国家还要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一次,子贡到别国做生意,就赎回了一个同胞。回来后,他拒绝了鲁国支付的赎金。对这件事,孔子批评他开了一个坏头。但就这件事本身而言,子贡的确具有仗义疏财、乐善好施,以及“达则兼济天下”的仁者胸怀。
在两千多年前,儒商就有了这么好的经商思想,实在令我们叹服,中华文化宝库中有如此丰富的遗产更令我们骄傲自豪。
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修齐治平”等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商贾。儒家的商业精神亦历久弥新,如今,越来越多的爱心企业家加入到慈善行列,诚信、守法、包容、担当已经成为当代儒商鲜明的符号。
(来源:2018年10月21日西安晚报)